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助力两代人的大学梦

重庆大学 雷婷婷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08日   11 版)

    30年前,在村里的乡间小路上走出了村里第一个高中生,他是李寡妇的第三个儿子:他10岁时父亲就病死了,母亲一个人没日没夜地挣工分,拉扯大5个孩子。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这个村里最穷家庭出来的孩子,眼睛里闪烁着自豪,他仿佛看到数年后自己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情景。

    可他最终还是没有考上大学,也实在没钱复读。他含泪把曾经挚爱的课本亲手烧掉,收拾好行囊跟着同村的长辈去山西挖煤。走在那条路上的时候,他回头望了望自己家的茅草房,坚定地告别了曾经的梦想。

    当再次经过这条路,是半年以后了。被砸断右腿的他,让人给送了回来。那年他才20岁。

    他是我的父亲。小时候,父亲对我讲起这段故事时眼里总会泛起泪光,我明白这不是因为对命运的哀叹无奈,而是为了那个未竟的梦想。那个梦想成了他对我的期望,成了我们共同的梦想。

    从那条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到了秋天露水湿鞋的小路出发,我走过了小学、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跑到地里拿给爸爸看。他放下锄头摘下草帽,笑着跟我说:“恭喜你!”

    上高中后我每月回一次家,一踏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我就会看到远处有个身影早已在等候。周日离家返校,我万分不舍,但还是告诉自己:下雨时没伞的孩子就要学会跑,穷人家的子弟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总有一天,我会从这条路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地方,去实现我和爸爸的梦想!

    高二的时候有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爸爸来学校宿舍看我,室友正在吃苹果。后来我送他到车站,他不顾我的反对,在水果摊上给我买了苹果。他说,“别人家的孩子有苹果吃,你没有的话多难堪。”

    也正是高二那年,我的成绩突飞猛进,由全校五十几名进入到全校第五名,同时参加了校运动会和校篮球赛,取得不错的成绩。那年我第一次拿到了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那种接近梦想的感觉是特别喜悦而幸福的。

    高考,我正常发挥,排在全省2000余名,稳上重点大学。当我以为终于要走出山村实现梦想的时候,现实狠狠地抽了我一嘴巴——因为农村网络不通、信息封闭,加上自己和家人没有填志愿的经验和准备,最终没有被自己报考的任何一所大学录取。征集志愿时被录取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但我心有不甘。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复读。顶着全村人异样的目光,我心里想的是:我要向生命借一年时光,向命运要一个机会,好大学还在那里等我!

    第二年高考,我上升了1000名。金秋9月,收割完稻子,我拿着重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背起行囊,牵着爸爸的手,自豪地走过那条小路,走向了两代人的梦想——大学。

    此时,我知道,为了我,父亲已经欠下不少债务。

    上了大学,我进入勤工助学部门工作。每月的勤工助学生活补贴、学校的助学金帮助我减轻了经济负担。2012年由于工作积极努力,态度认真负责,我成为组织负责人,并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我的成绩在专业中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大二上学期,我甚至和几名同学共同发起成立了“社会交际协会”社团,为自己,也为更多来自农村的同学提高交际能力提供帮助。

    我不觉得自己不幸,但是当回忆起两代人一路走来实现梦想的历程时,才发现其实也几多坎坷。现在梦里我时常看到那条小路,草荣了又枯,绿了又黄。小路,父亲,梦想,这些成为我成长历程中难以磨灭的印记,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我的故事。

三问慕课 探中国高教明天
大学排名上升不等于办学成功
创新公益模式改善农村早教条件
中粮福临门今年发放300万元助学金
2013年度“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选登
助力两代人的大学梦
为沉入泥土的梦插上翅膀
我是大山的孩子
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