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蓝海”深处的心跳——深化改革·青年期待系列报道之三

没喝上“自贸区”头道汤,广东怎么办

本报记者 李松涛 武欣中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09日   01 版)

    广州地铁4号线蕉门站,走出地铁,对面就是南沙政务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李松涛摄

    上海建自贸区,广东坐不住了。深圳、广州的媒体连篇累牍地推出自贸区的相关报道,核心只有一个:上海建自贸区了,深圳怎么办?广东怎么办?

    30多年来一直站在改革开放潮头的广东从来最不缺的就是速度,然而现在广东人开始不那么自信了。“这几年,广东改革开放的步子确实有些慢了。”广东省社科院广东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告诉记者,今年9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让广东人很受刺激。一些广东人觉得,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但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没有喝上“自贸区”头道汤。

    “其实广东是最早提出自贸区想法的。”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说,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行,事情就放下了。广东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依赖港澳,如今港澳已经在经济上与广东融为一体了。不搞粤港澳自贸区,广东应该怎么突围?

    这也是一直困扰广东的问题。但丁力认为,“即使自贸区放在了广东,也不意味着广东在改革上走到了全国前列。”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现在改革的关键是改政府,能否自我革命才是决定能否走到全国前列的核心,广东这些年脚步的放慢也许正是在积蓄深化改革的力量。

    等待从来不符合广东人的性格。广东在与港澳一同积极争取建立粤港澳自贸区的同时,正在加速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新区的建设。

    广东还有没有吸引力

    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程珂依然记得15年前初到深圳时感受到的那种冲击。

    那时的深圳、广州是青年奋斗的热土。尽管他在家乡郑州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但还是抵不过深圳的诱惑。不只是程珂,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深圳、广州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城市。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1992年,深圳从内地引进技术干部约25万人,接收应届院校毕业生8万多人。

    当时,干部人事制度尚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在深圳,“停薪留职、档案暂存在人才交流中心、全员合同制”这些崭新的概念却悄然萌芽,然后走向全国。

    但近几年,程珂却有了另一种感受:深圳、广州这两个备受青睐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慢慢减弱。“律师事务所每年都在招人,但2005年前后我们发现,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广东竞争不过北京、上海等地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就来深圳工作的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也明显感觉到,最近10年来,深圳对人才的凝聚力、吸引力在弱化。一方面,随着内地的发展,每个城市都在创造更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另一方面,深圳的创业成本、生活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深圳市委组织部曾经对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在应届毕业生的选择中,深圳从排名前三位跌落至七八位。在深圳本地的网络论坛上,留下还是离开,永远是热门话题。

    不仅深圳,广州也有着类似的落寞。2012年初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中,上海和北京的生源更倾向于留在当地工作,广州生源则倾向于离开广州发展。

    程珂觉得,这些年,广东人的失落感很强。过去全国的发展要看广东,后来变成了看上海,再后来天津也崛起了,很多人都在问:广东还有没有吸引力?

    吹响人才特区的号角

    在这种危机感下,“人才”成为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着力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012年12月18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得到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批复,成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对广东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吹响了人才特区的号角。

    这是一个8年的长期计划。到2020年,示范区要吸引集聚约30万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人才,包括港澳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占人才队伍的比重超过20%,人才贡献率接近60%,区域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竞争实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创业扶持、股权激励、企业和个人结汇、国际教育合作、专业资格互认、便利通关、签证居留、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生活配套,能想到的政策突破,示范区都在做。

    今年初,深圳前海公布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可享15%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前海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薪金总额15%的部分,由深圳市政府以财政补贴形式返还。

    深圳市地税局官员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人月入1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100万元年终奖金,其应缴所得税约为81万元,在税务优惠下他实际只需缴纳220万元的15%,即33万元,省了48万元税款。

    据了解,深圳的前海现在引入境外人才近200人,其中来自香港的占近4成。前海管理局年内可能首次到香港招才,“我们以往主要是‘招商’,如今开始致力于‘招才’。”前海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在南沙、横琴,“一试三证”正在尝试,考生通过一次鉴定考核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香港澳门官方资格证书及国际权威认证资格证书。同时,港澳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持港澳地区许可(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可在南沙新区“通用”。

    不仅如此, 2012年,深圳出台文件,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毕业生、本市院校毕业生以及本市生源毕业生可无限制入户深圳。在广州,政府出资赞助大学生出国留学,条件仅仅是学成回到广州工作5年。

    审批事项由93项减到33项

    在启动人才计划的同时,广东更加注重的是通过改革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在很多人看来,重要的不是向国家要政策,而是要改革。

    “仔细研究一下上海自贸区就能发现,重点不是政策而是改革,是政府权力受限。列出企业不能做的负面清单,其他的政府就不干涉。这实际上是要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丁力说。

    其实,类似的改革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在广东开始。

    2009年8月,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佛山市顺德区启动。2010年年底,除不辖县的东莞、中山以外,广东所有地级以上市共25个县(市、区)成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

    今年3月11日,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改革方案”出炉:审批事项将从现行的93项减到33项,审批环节也由现行的93个减为5个,审批时间由现行的799个工作日减为37个。而在深圳,自1997年以来,大规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四轮,到2012年,政府各部门审批、核准事项由原来的1091项压缩至436项。

    横琴新区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商事登记管理办法。对不涉及到行政许可的一般性经营项目工商登记,做到即来即办,登记事项由原来的11项减少到6项,截至9月底,共办理企业商事登记注册2222家,占区内企业的七成。

    “现在的形势是用开放倒逼改革,用发展倒逼改革。”丁力说,在广东,尽管前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让很多人富了起来,但改革的紧迫感依然存在。比如人均GDP,粤东、粤西、粤北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对广东来说,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以前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现在看,恐怕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基业长青需要打破既得利益,很不容易,但这正是改革要深化的迫切要求。”

    “笼子还没建好,很多鸟已经在外面了”

    尽管广东人对速度有些耿耿于怀,但在很多人看来,广东依然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区建设上更是亮点颇多。

    2006年,卓才人力集团董事长梁宏胜到南沙考察,“沿路都是铁皮屋和香蕉林,想找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梁宏胜很是担心,这样的地方如何提供发展空间?

    2008年,梁宏胜再次来到南沙,惊讶地发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很多外资企业也都开始动工。他觉得如果再不来南沙,恐怕就将失去发展的先机。

    当年,卓才人力集团将总部迁到南沙,业务量年均增长30%。不仅如此,由于较早入驻南沙,公司业务不断壮大,卓才人力集团还牵头对南沙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服务标准的规范,成了行业领头羊。如今,这家公司已将触角伸出了南沙,在广东20个城市都有了分公司。

    在南沙新区,仅今年以来就累计签约项目48个,涉及投资总额4060亿元。在横琴,到今年9月,已经有61个重点项目在加紧实施,总投资达到2400亿元,累计引进港澳企业89家。

    3年的时间,区区15平方公里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注册企业已超过1800家,大部分是金融企业。由于尚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绝大多数在前海注册的企业目前还无法入园办公。一位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把前海比喻成一个有吸引力的“笼子”,“笼子还没建好,很多鸟已经在外面了。”

    陈峰(化名)的电子商务公司是较早成为“笼外鸟”的企业之一。

    2012年9月,陈峰拿到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批复文件,同意其在前海设立公司并使用前海字样。创业之前,陈峰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在广州、北京等地工作多年。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自己的公司时,陈峰坚持把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在他看来,深圳仍然是目前国内最具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的地方。

    “如果说前30多年的改革是1.0版本的话,希望前海的创新能进入2.0时代,不仅仅是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而是建起更加开放、与香港乃至国际接轨的公平、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和高效、廉洁的服务体系”,陈峰告诉记者,这才是前海最吸引他的地方。

    这种创新直接表现在前海管理局这个机构上,这是中国第一个通过立法和行政授权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机构。这种法定机构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港澳等地区非常常见,承担着大量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今年9月,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挂牌,这意味着接轨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在前海落地,用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投资环境,保障每一个进入前海的公司安全发展。

    奔向2.0时代,广东正在突围

    2012年广东生产总值达5.71万亿元,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但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压力一直很大。

    从产业结构上看,香港的制造业已经基本转移完毕,留下的是服务业,而在广东,服务业的比重一直偏低。“在这一点上,不要说与港澳相比,就是与京沪相比,广东都有很大的差距。”陈广汉说,承接现代服务业恐怕是广东接下来要重点做的事情,而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要改革,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努力与国际接轨。

    从不同产业需要的条件来看,服务业与制造业差异很大。在服务业的发展上,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比如说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程度、信息开放程度等,都是决定着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陈广汉说,内地很多企业恰恰是通过香港这样一个营商环境非常好的平台走了出去,去兼并、收购境外的企业。

    10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2014营商环境报告》,在189个经济体中,我国内地排在96位,比去年上升3位,而香港则排名第二。

    “营商环境正是广东接下来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否则港澳就难以参与到广东的发展中来,靠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陈广汉说。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作出深化改革的总体布署,这也让广东的年轻人充满期待。

    卓才人力集团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简化行政管制。比如做人力资源业务,公司既需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还需要拿到两个准入证书,一个是从事劳务派遣的资格证,另一个是从事人才租赁的资格证。

    “这两个资格证以前分属国家劳动部门和国家人事部门管理,但这两个部门都已经合并了,业务却没有合并。”该集团董事长梁宏胜说。

    丁力盼望三中全会能有一个分水岭式的转变,让政府从过去全能政府、无限政府、生产投资型政府的呼风唤雨式角色中转变出来,成为服务公众利益的小政府。“在这一点上,谁觉悟得早,谁就会少付出代价。”

    本报广州、深圳11月8日电

    (更多相关报道,请访问http://news.cyol.com/node_43562.htm

江苏赣榆:消防队里长知识
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习近平的贺信
“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分享团座谈会举行
山东:培训村官骨干 发展乡村旅游
云南“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活动聚公益大军
没喝上“自贸区”头道汤,广东怎么办
香蕉林崛起国家级新区
“不想再错过前海”
本报今日4版推出《消防连着你和我》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