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托举“北斗” 铸造利器

——记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吴旭 高崇权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10日   02 版)

    在刚刚过去的“使命行动-2013”、“机动-5号”演习中,部队的指挥部署、武器的精确制导都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北斗系统的正常运转又离不开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总站是北斗系统的“操作者”,他们被称为是一支“铸造国之重器、军之利器的新型作战力量”。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是北斗系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担负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的职能。组建14年来,先后16次受到表彰,2007年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二等功。

    北斗系统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如果使用GPS制导,有的国家可以实施区域关闭,或者注入欺骗信息,这会直接影响武器精度,甚至出现自己打自己的可能性。”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赵文军说。

    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媒体报道,1996年,解放军举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关键时刻,出现GPS信号突然中断的现象。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是人为造成的。

    “因此,我们必须把安全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赵文军一脸严肃地说。

    1999年12月,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组建时,尚未起跑的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落后美国20多年,俄罗斯当时正在建设格洛纳斯系统,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参与筹建的十几名专家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铁皮屋里,开始了这项“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的国家战略工程。当时,北斗一号地面系统8个分系统只有一个完成研制,而离第一颗卫星发射只剩下10个月。

    总站官兵立下了“按时完成任务”的军令状,他们奋战在工地、机房、实验室,远赴海岛礁盘、荒漠草原建站设点,鏖战200多天,终于成功完成7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的研制建设。

    不同于GPS系统,总站总工程师谭述森等人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定位、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工程建设方案,使我国仅用两颗卫星和地面高程数据库就实现了卫星定位。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第一颗卫星入轨,两个月后,第二颗卫星发射成功。

    北斗一号建成后,地面应用系统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按照“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总站官兵坚持“边研制一号边论证二号,边建设二号边参研全球系统”的思路与世界强国赛跑。

    经过多年奋斗,2012年12月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总站正式开通。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了全面胜利。

    总参测绘导航局局长薛贵江说:“如果说探月、载人航天工程还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我们的北斗系统已经可与世界强国比肩,而且还有创新。”

    “自主创新”是“北斗精神”的核心内容

    今年7月22日,“北斗二号运控应用系统成果鉴定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和清华大学的30多位院士,对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的40多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

    “这些创新成果填补了卫星导航领域很多理论和技术空白。”专家们评价说。

    “自主创新”是“北斗精神”的核心内容。相较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体系更庞大、技术更复杂。总站的专家们一路闯关,取得了北斗二号技术创新的群体性突破。

    多路径干扰是影响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世界性难题,总站与协作单位从卫星到地面,从设备到软件,逐一排查原因,科研团队“兵分多路”,上高山、下海岛,广泛收集各种环境下的多径干扰数据。

    经过反复摸索试验,他们终于寻求到了“软件加硬件”的综合治理方法,多径干扰问题迎刃而解。日前,这项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小米加步枪时代,打仗要靠“对表”,而在信息化战争中,这种方法已经严重落伍。为此,总站花费6年时间,建成了军用标准时间实验室,产生并保持的军用标准时间上百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

    2009年11月,军委颁布命令,规定总站保持的协调世界时为我军标准时间,中国军队从此拥有了统一的高精度时间基准,终结了依靠GPS授时的历史。

    北斗系统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稳定运行是系统管理的最基本要求。2009年,北斗一号两颗卫星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多,卫星状态老化,燃料濒临耗尽,系统面临服务中断的危险。

    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实施了代号为“北斗泰山”的行动,抽调50多名专家到一线保障,紧急制定了150多份保障方案,并组织研发平稳过渡系统,有效解决海量用户信息移植、设备时延差修订等难题。

    500多个日夜,他们守护着系统安全稳定的无形阵地,2010年10月29日,总站指挥大厅灯火通明,业务调度系统中指挥员激动地宣布:北斗二号卫星接替北斗一号卫星操作全部完成。“北斗泰山”行动取得全面胜利!

    近年来,总站的官兵们先后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273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32项。

    “北斗用户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信息化”

    “如果说GPS是收音机,那么北斗系统就是对讲机。”少将薛贵江说。总站专家曾到全军指挥、作战、装备等部门调研近百次,他们独创的位置报告与短报文通信功能,有效解决了战场态势感知难题。

    在某联合演习中,总站指导各参演部队运用北斗装备,首次构建了具备战场态势实时感知功能的指挥控制链,参演部队反映,“北斗用户机透视了战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信息化”。

    目前,北斗导航已经成为中国军队三级指挥控制网络组成要素,有力促进了解放军作战指挥样式的变革。近年来,总站多次出色保障了战略战役集训、重大军事演习和武器装备试验等重大任务,被称为“北斗尖兵”。

    除此之外,北斗导航系统还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基础测绘、电网运行等重要领域,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总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障机制,迅速建立北斗中心控制系统到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信息传输链路,将北斗用户位置和短报文信息引入灾情监控系统,实施24小时监测。

    “我支队已于11时以摩托化向成都方向机动”、“英美法等国游客被困卧龙人员安全”等短报文信息不断涌入总站指挥大厅的屏幕上,为军委和总参组织军队抗震救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2008年5月14日,总站派出北斗导航应急分队,携带近千台用户机奔赴灾区,两天内配发到救灾部队。在整个汶川抗震救灾中,北斗系统为灾区提供定位服务165万次、短信服务75万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军用领域一样,北斗系统也在不断收复被GPS占领的民用市场。总站2004年年底研发了“北斗信息服务平台”,我国渔政以此为基础建立“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对6万多条出海渔船的科学调度、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大大提高了海洋渔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黑龙江:强化“补钙”意识 狠抓专项治理
“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分享团走进江西黑龙江
云压缩技术亮相北京文博会
降巴克珠一家三代精忠报国事迹反响强烈
3600名贫困儿童城里“寻亲”
托举“北斗” 铸造利器
“青春遵义”助老区青年抱团发展
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体系为本科教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