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芝是山东省高唐县农业局副局长,但当地农民还是习惯叫她“杜站长”,任副局长之前,她长期在植保站、蔬菜站、农业技术站工作并担任站长。
在高唐县,杜立芝的手机号码可以说全县农村都知道,农民种地遇到病虫害难题都会拨打她的号码。有人统计过,一年下来,杜立芝接听的求助咨询电话有7000多个。
“我的工作是就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老百姓遇到难题时无奈痛苦的表情一直激励着我。”
权势和事实面前,她坚持实际
上世纪90年代初,高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县里大力推广瓜菜种植,引进冬暖大棚。1985年从聊城农校农学专业毕业的杜立芝遇到挑战。
1992年冬季一天,杨屯乡侯桥村的一个大棚户拿着黄瓜秧冲进办公室,询问杜立芝为何黄瓜叶边变黄了。
当时大棚是新生事物,杜立芝也没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只能如实告知:“我不知道。”
“农户表情特别无奈,扭头就走了,可那个表情深深刺激了我。”杜立芝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这是我的职责,就该干好这活儿呀!”
从报纸上学、钻大棚和种植户交流,出门开会向别的技术员请教。杜立芝渐渐对大棚蔬菜种植有了研究。
1995年,姜店乡尚官屯村新建50个冬暖式黄瓜大棚,瓜苗不知得了什么怪病,不等移苗就枯死。
看完大棚,杜立芝坐卧不安,恰好要去聊城市参加农业系统的年终总结会,她用方便袋包着病苗赶到会场,向外地同行请教。一位老站长诊断可能是气体中毒。回来后,她再到大棚查看,发现大棚后坡覆盖的膜黄浊不透明,她建议去掉这些劣质膜。很快问题解决了。
在权势和事实面前,她坚持实事求是。2002年高唐县大棚发展到两万多亩,但是出现黄瓜死苗现象。她诊断原因是使用了劣质薄膜,致使其在遇热后分解释放出毒氯,必须防风降温排毒。
但是县领导和薄膜经销商请来的外地专家诊治认为是温度低所致,要求农户提温。一位县领导还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她。满心委屈的杜立芝没有吱声,而是一个村一个村地走,直接指导农户。
在她指导下的大棚保住了苗,陆续更换了优质棚膜,那些提温的大棚死苗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家更加信任杜立芝了。
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跑
28年来,高唐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过去就是棉花、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后来有了果树、越冬蔬菜、大棚,最近又发展起了中药材。农业种植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解决种植技术过程中,杜立芝记下了50多本气象信息、农业技术日记。
从普通技术员到蔬菜站站长、农技站站长,再到农业局副局长,杜立芝始终不变的工作作风是,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跑。
她总说:“老百姓最无助时,你能帮一把,那是最实在的帮助。老百姓问倒我,就实实在在地说‘我不会,我回去给你查’。实实在在,老百姓才相信你。”
尹集镇唐洼村种植户王建强对杜立芝的电话“倒背如流”。可1997年第一次接触时,他还不知道“杜站长”是男是女,拎着两瓶酒上门求助。问题解决了,酒也拎回去了。之后,一有问题,王建强就给“热情、没有架子”的杜立芝拨电话。
“没她指导,心里没有谱。”前花园村的种植户王可辉4个大棚一年纯利在10万元,他说:“杜站长可好接触了,什么时候打电话都不嫌烦,讲得细讲得到位。”
“老百姓都愿意听她支招。”高唐县蔬菜站站长高俊大学毕业就和杜立芝共事,说起自己的领导,她的评价是:“当了局长和以前一样,也不洋气,依旧朴素。一些老式大棚入口矮,她和农户一起蹲着甚至趴着钻进去。”
农户们往往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杜立芝的感激。一位农户当年种了两亩西瓜,没种麦子,结果打错杀虫剂,眼看着一年就要没收入了,询问杜立芝:“还能救吗?”
她看了现场,劝农户换茬再种赶晚集,当年晚上市的西瓜反而价格贵。农户挑了3个最大的西瓜背上三楼,送给杜立芝。
尹集镇王花园的大棚户王振广曾送给杜立芝8个红英南瓜,表达感激之情。每个南瓜上刻着一个字,连起来是 “祝杜站长天天快乐”。这字是在刚挂果时刻上,随南瓜一起长了两个月。
“老百姓的感谢,让我觉得值”
杜立芝是中共十八大代表。得知她当选后,许多没见过面的农户给她打电话、发短信祝贺。一位农户短信写道:“祝贺你成为十八大代表,你每年接听7000多个电话,帮助农民科学种地。我也是那7000多个拨打你电话的人之一。”
进京前一天,张浩村50多岁的马山龙,骑着自行车到县农业局,见到杜立芝后,从棉袄中掏出500元钱,非让杜立芝留着当进京的路费。
马山龙种了20亩南星药材,雨后烂根,杜立芝指导他“涝浇园”的方式,用井水把雨水排掉,再喷杀菌药,从而保住了药材。
杜立芝说:“老百姓的感谢,让我觉得工作虽然累,但是值。”
杜立芝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许多农民送来的锦旗。茶几上摊着一堆杭白菊,大花盆里种着麦苗。县土壤肥料站技术员罗秀英说,这是杜立芝在办公室做实验呢。
杜立芝自称,工作起来没有性别感。“不喜欢买衣服,作为18大代表进北京才第一次烫发,回来就恢复原样了。”她喜欢穿布鞋、球鞋,下乡方便。满脸土两脚泥是常态,她笑言:“我们家里的洗衣粉比别人家用得多,鞋也费。”
杜立芝在农民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有公司高薪挖她,她说:“我是公务员。”有一些种子经销商偷偷借她名义搞推销,她常常告诫农户,莫轻信,“我不给任何产品代言”,“我为老百姓的服务是无偿的”。
今年10月24日,一个年轻人到办公室找她咨询种菜技术,顺便提到家里困难,希望她帮着协调贷款。年底金融部门不放贷,杜立芝便把刚发的当月工资3100元交给小伙子,做周转金。
她没问小伙子叫什么也没要借条,只知道小伙子是哪个村的。杜立芝说:“看到年轻人搞农业,我就非常高兴,说明农业有希望。”
截至今年7月,高唐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蔬菜大棚一年三收种植技术、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两万余亩,增加经济效益达4000万元。
但是,农技推广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杜立芝率领的农技团队平均年龄超过40岁。她说,自己面临的最大任务是传帮带。
杜立芝一直呼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梯队建设,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她也一直鼓励同事:“用心干,才能干好,技术才能专,农户才能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