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新阅读时代

书名模仿秀 越秀越畅销?

本报记者 蒋肖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12日   10 版)

    本报记者 蒋肖斌制图

    读者高小平最近有一点“选择障碍症”,因为习惯于在网上购书的她发现,选书已经不能完全依靠书名来识别了,在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书名背后,往往是数家出版社、数个作者的“同台竞技”。连其封面也是如同胞兄弟般相似。甚至,似曾相识的书名之下,正文、内容却是文不对题的另一码事。

    最近一个月占据当当网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五位的励志类图书《正能量》和第11位的教育类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有着大批模仿者、跟风者。高小平说:“书架上一排排的‘正能量’,作者来自世界各国,有讲干部培训的、幸福法则的、职业经理人养成的……”

    模仿秀“跨界”到了图书领域,是否也能越“秀”越畅销呢?

    读者:模仿就一定差吗

    以“正能量”为例,书名完全一致的有十几个版本,以“正能量”为核心词的就达数百种,内容涵盖励志、经管、心理、文学、教育、政治……连已故励志大师卡耐基的作品也被改头换面冠名为《正能量》。高小平说:“很多译著原名和中文名没有任何关系,硬生生套用了这个流行词。读者根本分辨不出哪一本才是正本。”

    几年以前,《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图书市场马上有了书名和封面装帧都极其相似的“那些事儿”系列。或仅稍加修改,如,《清朝那些新鲜事儿》、《隋朝那些花花事儿》。《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热播之后,它的同名文本很快成为畅销书,“舌尖上的某某”也成了图书起名的又一法宝。在豆瓣图书频道搜索关键词“舌尖上的某某”,可以查到100多本书。一些民国时期的作家写的关于美食的文章,重新打包后也取名《舌尖上的中国》,更不用说众多菜谱正好搭上这趟顺风车。

    书名模仿秀,读者买不买账?高小平说:“《水煮三国》之后,就一片‘水煮’,《水煮红楼梦》、《水煮西游记》……它怎么就不‘红烧’呢?”网友“呼叫土豆”读了《清朝那些事儿》后说道:“当初看《明朝那些事儿》,爱极了那种用现代人的视角又很严谨的态度写史。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看到‘那些事儿’的字样,就两眼放光。可冠以此名之下的许多书是历史知识普及读本,很无趣。”好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出版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虽然也难逃模仿之嫌,但因为内容出彩,也在当当网上获得了读者6000多条五星级的评价。“也许就像一名网友所说:“从名字看就知道是模仿,但是不是模仿的就一定差?万一里面有门道呢?所以我就翻开了。”

    出版社:模仿已成“潜规则”

    书名模仿秀可谓源远流长。12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风行一时,随后就有了《谁敢动我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我动了你的奶酪》、《谁也动不了我的奶酪》等一系列饶舌的跟风书。两年前,该出版社的又一本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也引来了《海底捞你学得会》、《向海底捞学习》、《海底捞能捞多久》等“海底捞系列”。

    中信出版社资深策划编辑陶鹏笑言:“我作为有‘有节操’的编辑,一般不会去模仿书名。但有时候编辑实在想不出书名,难免受到畅销书的影响,这已经是‘潜规则’。”陶鹏透露,书名模仿有两种情况,“一是别人模仿自己,二是自己模仿自己”。后者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畅销后,某出版社一口气出了牛津男孩、剑桥女孩之类的跟风书。

    陶鹏说:“跟风的目的都是降低营销成本,加上读者的分辨力也不强,跟风跟得早、质量也不差的书,据我所知,销量一般都不错。”不过,陶鹏也承认,现在并不是“一个书名就能定胜负”的时代。

    磨铁图书第一编辑中心总经理李耀辉对书名模仿的现象持“中性态度”。借着风潮起一个类似的名字,不算什么坏事,我们反对的只是粗制滥造。”李耀辉说,“一本书卖得好,说明有市场需求。而且一本书很难满足所有人,其他书的出现,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

    专家:书名不受版权保护

    《新闻出版报》官方微博曾写道:“书名不受版权保护,助长了当下随意搭车、跟风、‘傍书名’的出版乱象。一部书出了名,书名跟着成了‘公共资源’,谁都可以随便拿来消费。有些出版人为了能从畅销书中分得一杯羹,从体裁、内容到书名,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告诉记者,由于书名、标题非常简短,从版权角度规范它很困难,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也不是说简短的句子就不保护,比如广告语作为作品,就受到版权保护。”汤兆志说。

    译林出版社前社长李景端今年8月曾在媒体发文,呼吁“将知名书名予以版权保护”:“知名书名从文字的创作、形态及功能等方面衡量,都与广告词有许多相同之处,同属于特色载体独有的形象创意。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已将广告词归类为文字作品,给予版权保护。比照这种做法,也应该对知名书名给予版权保护。”

    记者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来小鹏,他解释道:“从法律角度来说,首先要判断书名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书名和内容能不能分离。如果能分离,如,‘那些事儿’是一个通用名称,只要书的内容不同,那在法律上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不能分离,比如世界名著《飘》,书名本身有特定内涵,读者看到就会想起这本书,那别人再写一本同名书,就侵犯了著作权。”不过,来小鹏也提醒,如果主观上有恶意,借别人的市场来推销自己,那也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

    看来,由于读者市场的存在、出版社的销售意识和法律的不明确,这场书名模仿秀还将继续演下去。当然,读者买书还得靠自己的火眼金睛。在图书品质唯上的市场优胜劣汰中,留下来的无疑会是精品,同时一个更为成熟的图书市场也亟待形成。

人间正道是沧桑
书名模仿秀 越秀越畅销?
张洁自嘲“流浪的老狗”
“哀伤”是不可小视的大人生
李洁非:《典型年度》勾勒当代中国思想轨迹
《落泪是金》让千万贫困大学生受益
《街猫》:神秘幽默的青年奋斗史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