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司令部核生化防护所是一支拼杀在特殊战场上的部队,他们天天都在与“毒魔”交手,与“死神”过招,危险无处不在,死亡如影随形。
近年来,该所出色完成日遗化武调查鉴定和销毁、抗击非典、日本福岛核事故辐射监测等重大任务,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对他们的化武履约工作给予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评价。
“解放军,个个是英雄”
中国是化学武器受害国。二战日本战败后,在我国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近年来,直接受到日遗化武伤害的人员就达数千人。“一小滴高纯度毒剂沾到人的皮肤上,就可能危及生命。”北京军区军训部副部长兼核生化防护所所长喻胜跃面色凝重地说。
有一年,某航道局在天津港主航道疏浚作业时,挖出了当年侵华日军投下的4枚化学航空炸弹和2枚化学炮弹,其中1枚航弹毒剂泄漏,挖泥船上5名工人中毒。
接到救援命令,喻胜跃带领应急救援队迅速赶赴事发海域。外交部、总参谋部的化武专家也赶来现场指导。
事故现场情况危急,有一枚航弹卡在了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救援队员只能绑着保险绳,侧卧在铰刀上实施气割作业。航弹一旦爆炸,队员就会粉身碎骨,化学毒气也将笼罩海港,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最终使航弹与铰刀成功分离,并将化学航弹运上了码头,装上车,但地方司机战战兢兢不敢开车。喻胜跃毫不犹豫地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司机这才发动了汽车。
到达储存仓库后,救援队员又小心翼翼地将毒气弹抬进了储存仓库里。天津市领导称赞说:“解放军,个个是英雄!”
其实,类似的任务他们已经完成了不少次。2011年3月21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城区的一处工地发生化学危险品伤人事件,20平方公里范围疑似染毒,5万多群众被封控。
核生化防护所派出救援队紧急赶赴事故现场,将储存化学危险品的铁桶进行安全化处理和密封包装转移,成功处置了险情。河北省一位领导感慨:“关键时刻还得靠解放军!”
当好我国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的“拳头”
作为全军唯一冠以“核生化防护所”的应急作战部队,该所与某防化分队组成的国家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核生化专业应急力量,是我国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的“拳头”。
处置核生化突发事件,风险性很大,专业性极强,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每次应急处置能采取最佳方案,所里每天都通报国际重大核生化试验、国内外化学事故等,并分类进行研究预判。
他们还熟知我国核生化重点目标的方位、结构和当地社情民情、水文地质植被等,同时反复学习国家和军队关于核生化危险品销毁处置的有关法规,制定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处置行为规范。
“‘平时国家形象、战时军队拳头’是我们的建设目标。”喻胜跃说。为此,所里自筹数百万元购置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新型多种应急救援装备,加强侦察监测、分析化验、去污洗消等针对性训练,达到了“不经准备,即可遂行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训练水平。
核生化防护所还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精读百册军事科技书籍活动,整理出数千G的世界发达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电子资料供大家学习查阅。
处置核生化突发事件,需要过硬的人才队伍作支撑。所里建立了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并聘请两院院士与所里官兵协同攻关,把全所1/3的干部都培养成了全军知名的核生化防护专家。
不到核爆现场,也能进行核辐射侦察训练
这是一次神奇的演练。随着几束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一队燃气射流车风驰电掣地驶入阵地。仅几分钟,我方机场、导弹阵地等大型集群战略目标,便被大范围干扰烟幕遮蔽,很快在“敌”多种高技术侦察监视器材眼皮底下“消失”,“敌方”袭来的精确制导武器也纷纷偏离方向。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意味着“发现即摧毁”。能否研制出一种特殊烟幕,能降低对手武器效能,提高我军目标生存率?核生化防护所的科研人员瞄准了烟幕遮蔽技术。
经过5年不懈努力,他们首创的“爆炸分散型多频谱干扰发烟剂及使用技术研究”获得成功,这项成果干扰波段宽、效能高,在现代战争中能有效遮蔽我方机场、导弹阵地等大型战略目标,也可干扰敌人精确制导武器,让其失灵。
演练结果显示,运用这一烟幕技术在进攻中能使敌方武器效能降低4/5,防御时能使敌方武器效能降低9/10。经国际联机检索,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核辐射侦察训练模拟系统也是他们的重要成果之一。核辐射侦察,是指挥员获取遭敌核武袭击后战场核辐射环境情报的主要手段,是部队适时进行核防护的主要依据。然而,这种训练受条件限制,主要以讲解理论居多。
核生化防护所成立了课题组,决定研制模拟训练系统,通过它可以在不动用侦察车辆情况下,完成辐射侦察全过程的模拟训练。项目涉及环境虚拟、核探测、网络、仿真、三维动态图形等技术,设计的图纸超过一米厚。
经过近20年的试验,成系列的训练模拟系统终于获得了成功。这项成果解决了防化兵核辐射侦察训练缺少核辐射环境无法训练的难题,属国内首创,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总部将其推广到全军防化部(分)队及院校用于训练,产生巨大军事和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军防化部队训练质量和作战能力的大幅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