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别“剩”

——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倡导节俭

本报记者 郑燕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18日   06 版)

扫一扫看视频

欢迎参与以“节俭能改变什么”为主题的互动讨论,请关注中国青年报的法人微博账号或者微信公共账号(zqbcyol)。

    烟台大学保洁员在吃午饭。 于冰摄

    节俭能改变什么

    编者按 没挨过饿的人不会知道一粒米的珍贵,没受过穷的人也未必能知道一分钱的价值。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他们曾经因为一粒米、一分钱而发过愁、犯过难。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受穷不知生活苦。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富裕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忘记了传统,把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抛在了脑后。

    好在有人还记得祖先的遗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烟台大学7名年迈的老者用无声的行动,为当今的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节俭课,他们用朴实的话语告诉年轻人:节俭是一种习惯。

    我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还有1.3亿同胞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或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节俭能改变什么?

    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积极参与讨论,投稿邮箱是news@cyol.com

    ----------------------------------------------------------------------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如今,他们每餐回收的剩饭越来越少,又开始自己花钱买饭吃了。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

    “学生剩餐很少,我们还要自己买点儿。”65岁的罗玉龙喝了口白开水说,“今天,我们就买了两个菜,6元的葱烧豆腐皮和8元的红烧茄子。”

    11月17日中午13时40分,烟台大学七餐厅四层的保洁员罗玉龙和其他6名保洁员开始午餐。主食是一些学生吃剩的馒头和米饭,除了那两份炒菜,还有少量学生动了几口就剩下的菜。

    今年5月,学校开展“光盘行动”。保洁班班长朴龙焕说:“我们也参加这个行动吧,剩菜剩饭啥的,挺洁净的东西,浪费怪可惜的。”

    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

    “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得挺可惜。”62岁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储,再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才到餐桌上。现在生活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的,出发点就是这个。”吴明华说,“我们7个人一天若节省两斤粮食,一周节省多少?一个月节省多少?”

    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大学毕业在烟台工作,今年3月1日他到烟台大学干起了保洁员。

    他说:“勤俭节约的传统在我们老年人脑海中有着很深的烙印,已经成为了习惯。”

    66岁的张明年龄最大,做保洁员时间也最长。2006年起,他就在烟台大学干保洁员。

    “那时学生浪费的少,现在多。生活好了,一些孩子不珍惜东西。”这位黑龙江人平时爱说话,不忙了总爱和学生聊聊:“孩子们,你们要知道心疼钱呀,爸妈赚钱不容易,节约一点,就是替他们减轻负担呀。”

    一些学生听他这么说直乐,也有学生说:“大爷,我们真的要向你们学习,这种传统是好的。”

    “有用的话还是要说。这个社会经济繁荣了,生活无忧无虑了,说一说有好处。”他认为,大学生对勤俭持家和厉行节约认识不够。

    做餐厅保洁员,月工资2000元,另外每月还有300元就餐补贴,但张大爷生活简朴,一个月吃饭花费百八十元,一顿饭也就是三两元钱。

    “大家一起参加光盘行动,我认为是正确的,想用行动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不缺钱花,想给下一代留个好的传统,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吃饱吃光是美德,不扔不剩是习惯,节省粮食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没有面子上的事”

    烟台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全校大小食堂10个,来自全国的2.8万名在校生在此用餐。七餐厅是学校最大的餐厅,有2000多学生就餐。学生多时,保洁员推车都困难。

    中午的工作从11点开始。戴红帽子、穿白大褂、足登雨鞋的几位保洁员推着小车来回走动,收捡着学生饭后留下的餐盘碗筷。4个小时不停地走下来,张明会觉得腿和胯有些酸痛。

    看到个别大块的剩馒头和未动的剩米饭,他们会单独收起来,放在他们吃饭的固定位置,那张餐桌上方悬挂着餐厅唯一一台电视。

    罗玉龙的儿子在餐厅承包了一个窗口,卖川菜。4年前他和老伴儿来到烟台给儿子照看小孩,如今,4岁的孙子上了幼儿园,老伴一个人照看,他就出来打工了。

    儿子起初并不支持父亲当保洁员,罗玉龙说:“劳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是一种快乐。”

    看到父亲吃学生剩饭,儿子更是不赞同,儿媳妇也不高兴。罗玉龙就说:“这么好的东西,不让吃?我们以前还吃过草根树皮。”儿子说:“那是以前,现在富裕了,剩下的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卫生。”但是老罗还是和老伙计们坚持着。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当地媒体报道了这几位保洁员的行为,在校内外引起了反响。大学生们也产生了不同观点。

    不太认同这种行为的学生主要是从卫生角度出发,但大部分同学认为,同学中浪费粮食现象确实存在,老人的行为值得尊敬。

    “把剩下的大半个馒头或多半碗米饭,掰掉一部分,铲掉一些,剩下的我们吃,学生素质高,身体也挺好,我不觉得脏。”吴明华说,“在餐桌吃饭,不也是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学校餐厅就是大家庭,就是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我吃得挺香甜。”

    “没有面子上的事,就当成自家孩子一样。”朴龙焕也说,“自家孩子剩下的父母也吃,扔了太可惜。”

    烟台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兼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张金龙说,保洁员吃学生剩饭被媒体报道后,对学生触动很大,也对学校开展光盘行动,宣传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带了好头。

    “我的家乡也产水稻,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觉得要是把白花花的米饭倒掉,浪费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和农民的辛苦劳作。”来自云南的光电学院学生张庆林说。

    如今,烟台大学食堂开始推出半份菜,半份饭。学生社团和学生志愿者也加入到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宣传中来。外国语学院利用新媒体发起“简约生活,青春先行”、“争做光盘族”活动,师生在人人网、微博等主页晒出自己的“光盘照”。人文学院还制作了一些有关节约食物的书签,在餐厅发放。

    “向浪费说不,向奢侈告别,让我们一同前行,舞动出我们自己的光盘。”

    “舔干净,不丢人。”类似的横幅和宣传画在烟台大学各个餐厅随处可见。

    喜欢开饭时去餐厅转的张金龙发现,大块馒头、整碗米饭浪费的情况看不着了。

    “现在剩菜剩饭少多了,整根的剩油条、整碗剩米饭很少看到。”张明说。

    七餐厅四层的张经理说:“以前收泔水的最喜欢四层,现在不愿意要了,嫌只剩下汤汤水水。”

    烟台大学餐饮服务中心统计,去年冬天,一餐厅每天产生近30桶泔水,光盘行动后,减少了10来桶。

    同学们也慢慢了解和熟悉这些老人。一些学生主动帮着收拾碗筷。

    11月15日晚饭时,一些学生在餐厅包饺子,更是主动邀请罗玉龙:“大爷来尝尝我们包的饺子。”老罗说:“我谢谢他们,但不会吃,还要干活。”

    一天,吴明华看到一个男生买了3个馒头,不小心掉了一个。那个男生拣起来吹吹继续吃。吴明华说:“这孩子的做法我很欣赏。”

    11月16日中午,一个女生对吴明华说:“大爷我剩两个饺子,实在吃不下了。”

    “剩就剩了,我吃了。”老吴爽快地回答。

    “象牙塔光盘行动”倡议:吃掉每粒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随手扔掉的饭菜看似不起眼,可能就相当于其他人的一顿饱饭。”

    10月中旬,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以及烟台大学等高校再次发出“象牙塔光盘行动”倡议:珍惜盘中餐,吃光每粒米,吃完每份菜;适量点餐,避免出现剩菜剩饭,减少奢侈浪费;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养成打包的好习惯;克服攀比心理,以节约用餐为荣,不因打包、点半份餐而羞愧。

    烟台大学副校长孙祥斌认为,这几位保洁员自身经历过困苦年代,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自发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给全校的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他们也是烟台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缩影,引导并影响到学校“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他介绍,烟台大学从年初开始便把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号召学生文明就餐、文明消费,同时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学生餐厅的管理监督,保证食品安全,努力提高饭菜质量,不使学生因为饭菜质量不好、口味不好而造成丢弃浪费。

    相关文章:

    勤俭节约何时能成为我们的习惯

云南团组织全力推进小额贷款工作
坚持做好“三个进一步解放”
别“剩”
在医护人员面前 病人很神圣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走进天津
乐山“三门干部”挂职贫困村接地气
银川110多小时“全城总动员”
信息春雨无声滋润广袤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