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协同善治新格局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18日   05 版)

    顺德改革进行时

    社会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互为条件,相互支持,密不可分。政府转变职能不断放权瘦身后,自然会向社会让渡一片广阔空间。社会的发展,有效支持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市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保障、促进政府继续深入转变职能。为此,顺德在启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政府与社会互动,激发社会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修复能力,推动顺德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900多家社会组织承接120多项政府职能

    促进公共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是顺德区社会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和大量优质社会组织,才能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同时真正培育一支与党委政府一起协同推进公共治理的社会精英力量。

    为调动社会智慧和资源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顺德区大力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提升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将决咨制度视为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预警,帮助政府打捞民间“沉没的声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前,顺德38个各类决策咨询机构逐步形成体系,1000多名各界精英义务担任咨询委员,成为政社沟通纽带,使公共政策更能吸纳民智、体现民意、平衡利益,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容桂街道成立公共决策和事务咨询委员会以后,大到地方财政预算,小到人行天桥、路口交通灯设置等均纳入议政内容,增强了沟通对话、利益博弈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深受委员和市民的赞誉。又如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召集相关委员组成焦点议题小组,就狠抓PM2.5工作、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等民生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市民意见后形成分析报告提交区政府,促进政府部门加强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工作。

    借助法定机构、专业委员会、民情志愿服务队等更多领域的平台,顺德区凝聚了多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例如,法定机构的理事会,社会贤达占三分之二以上,全部以不受薪形式参与法定机构决策事务,充分体现法定机构独立自主、社会参与的本质特征。区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八成来自社会各界,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听取社会各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为顺德产业升级提供更多实用性强、技能高端的人才队伍。组建民情志愿服务队,收集社会建设各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配合开展公共服务政策社会评议,对重要社会政策在制定、出台及实施后等阶段进行民意调查及评估,促进公共服务政策不断改善提升。

    为培育更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治理主体,顺德以组合拳形式促进社会再组织化,发展社会组织、枢纽型组织、社会企业等。

    顺德从政策、资金、登记、场地、培训、督导等方面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出台社会组织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办法等文件,着手研究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和群众生活类等4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细则,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空间和更多资源。构建区社会创新中心等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社会组织“扶上马、送一程”。探索社会组织“孵化式”党建新模式,实现社会组织增长与党组织、党工作覆盖的同步推进,形成党领导下的社会组织体系。每年500万的公益创新发展“种子资金”,鼓励公益创投,激发社会创造力。

    顺德还积极扶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顺德区民营经济发达,经济类商协会众多,目前区镇两级共有各类商协会78个,会员企业13000多家。区工商联力促镇(街道)总商会成立,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维护权益、反映诉求、促进发展等方面作用。10个镇(街)总商会均已挂牌运作,其中陈村镇总商会作为全省首家镇级总商会,除承接涉及企业诚信经营监管、税务服务等21项职能,还积极组织政、企、金(融)沟通交流及对外经贸协作活动,抱团做大做强产业。又如,容桂青少年促进会不断拓展参与公共服务范围,在协助政府运营公办幼儿园、提供社工服务、青少年服务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

    社会企业是以商业运作,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企业形态,是现代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生事物。顺德区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自发投资设立了咖啡屋、洗车店、手工艺术品工作坊等多家社会企业,吸纳近百名残智障等特殊群体就业,回归社会。今年计划制定社会企业标准和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公益慈善领域,以社会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解决社会问题。

    顺德社会组织目前已达900多家,而且运作日益规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并承接了120多项政府职能。

    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改革红利

    社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地调动社会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能动性。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顺德系统推进社会建设十项行动计划。经济发展有经济政策扶持,同样,社会建设也需要社会政策来支撑。顺德区着力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推进社会建设十项行动计划,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公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管理权,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优化公办学校布局,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动医疗卫生改革,探索区属医院代管镇级医院机制,区镇两级投入2亿多元,10个镇(街道)高标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出台重大伤病补充保险办法,提升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避免群众因病致贫。

    扶持养老事业发展,出台了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独立市场运作、收费支撑运营、盈利循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顺德“老龄社会”来临的问题。

    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定了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顺德的工作意见,全面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故乡”、“价值实现”、“人文关怀”四大工程,各镇街普遍建立职工服务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推动新旧顺德人融合其中。

    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先后出台社会工作“1+6”文件、培育社工人才,引入社工机构,借助顺德区注册义工超过12万人的优势,打造“社工+社工助理+品牌义工”的社工人才培育模式,引入香港、广州等地的专业督导,提升社工素质。目前,全区共有社会工作人才230人,其中持证社工136名,同比分别增长150%和38.7%。青少年、老年、社区矫正、戒毒康复、异地务工人员等领域的社会服务迅速开展,逐步满足社会多元需求。

    与此同时,顺德区加大民生投入和建设,让更多的市民在社会体制改革中得益受惠。结合顺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社会服务保障统筹兼顾市民“生存”、“生计”、“生活”等不同层次的需求,从保障弱势群体为主的传统福利型服务逐步拓展到全体市民共享的现代公益型服务。

    2012年,顺德在社会服务中心建设和购买社会服务的投入超过4500万。全区10个镇街均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枢纽型社会服务中心,向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依托69个社区服务站,将专业服务覆盖到村居。结合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创新发展健身、娱乐、社交、休闲等服务项目,使不同群体、本地人与外地人这个平台上打破隔阂,增进互信互助,促进社会共融。

顺德之变
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优化基层治理
协同善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