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节俭能改变什么

反浪费行动最美回响:“别剩”

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 张梁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24日   02 版)

扫一扫

关注中青报微信(zqbcyol)

    “吃饭问题”曾长期困扰人口众多的中国,这样的危机并未远去。我们的下一代正面临粮食短缺隐忧。虽然粮食生产“十连丰”,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产品自给率正在逐年下降,进口的粮食种类和数量也在加大,在城镇化加速推进下,粮食供需“紧平衡”越发凸显。

    随着珠三角、长三角从最肥沃的鱼米之乡变为最发达的工业城市群,我国可利用耕地急剧减少,土地短缺将成为未来粮食生产的瓶颈。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乐观:一方面是水涨船高的粮食消费,一方面是日益减少的土地,还有随处可见、数量惊人的浪费。

    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给出这样的数据: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2.5亿人。而在该数据的提供者——中科院院士武维华看来,2.5亿人还是保守的。我不禁思考,当我们不遗余力改良品种,期望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量的时候,却忽视了农民辛苦劳作增产的很大一部分粮食在最后的环节——我们的餐桌上被浪费掉了。

    前几天,烟台大学食堂7名保洁员吃剩饭的新闻,触动了很多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个校园食堂都会张贴的标语,但标语显然早已无法激起大学生群体的内心共鸣。时代变了,生活好了,食品多了,珍惜粮食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群体性爱惜粮食的生活习惯,正逐渐让位于浪费粮食的生活习惯。

    去年以来,反浪费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让反浪费变成全民的日常习惯,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反浪费,不是运动,更不应当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要求每个公民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

    在我看来,反浪费行动,必须把治理“舌尖上的浪费”作为重中之重。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进一步从严规范和治理公务宴请,还要引导每一位公民自觉开展“光盘行动”。“别剩”不仅要成为公务人员的硬性约束,也要成为普通国民的道德标尺,唯有如此,珍惜粮食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遵守,也才能为人们期待的反浪费立法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校园吃剩饭的7名普通保洁员,令人肃然起敬。这个社会并不缺乏引领美好风尚的榜样和楷模,关键是我们的内心是否愿意紧紧追随。如果每一餐前,每个人的内心都时常回响“别剩”的警句,“舌尖上的浪费”就会减少很多。

    相关专题:节俭能改变什么

    相关文章:

    期待一场可持续“勤俭教育”

    学会节俭意味着尊重别人

    节俭能改变什么

反浪费行动最美回响:“别剩”
学会节俭意味着尊重别人
节俭能改变什么
广州“青年地带”顺利续约
我空军首次空中巡逻东海防空识别区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
青岛输油管燃爆事故救援工作紧张进行
扬威世界舞台的“雄鹰特战兵”
中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