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半年40多次降压供水,市民叫苦不迭

重建设轻规划,郑州自来水频繁“受伤”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张玉甫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26日   05 版)

    “自11月20日起,京广路以东、陇海路以北、北四环以南、中州大道以西的大片区域将降压供水72小时。”日前,河南省会郑州供水部门发布的一条消息,再次让不少郑州市民心头一紧,“又该存水了!”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粗略统计,自今年6月至今,郑州供水部门向公众发布的规模不等的降压供水公告超过40次,降压供水持续时间从24小时到90小时不等,降压供水的最大区域超过大半个郑州,部分市民叫苦不迭。

    对于如何处理城市建设与保障民生之间的矛盾?有专家表示,做好应急预案,增加便民服务措施,城市建设要把对市民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停水影响生活

    11月20日,家住郑州郑汴路阳光公寓小区的李先生,从当地媒体得知:他们家所在的小区又在此次减压供水的范围内!这一次,他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早早将家里可以盛水的器皿翻个底朝天,装得满满的。 

    从今年夏季开始,李先生住的6楼,就时常受断水的困扰。每次停水前,为储水,李先生家里所有的洗脸盆、洗菜盆、大锅、小锅都没闲着。

    “断水时,饮食习惯都得变,要是不想到街上买着吃,只能下面条。”李先生自嘲说:“主要是刷锅方便,用水少。”

    “听说有送水车,可我从来没见过,只能自己到附近找水。”说起上次一连几天停水的痛苦经历,李先生不住地摇头。 

    家住花园路附近小区的王女士说,“上回停水小区里贴了通知,可早上出门急,没有注意到,等发现停水的时候一点水都没储备。我家住在7楼,下班后提着水桶穿过马路接水用,后来连上厕所都有心理压力了。”

    停水频繁,也让不少生意人看到商机。送水工老王说,每次降压供水时,他几乎天天都加班送水,“店里面的生意好到不敢接单,没法送。”

    小蔡在城东路路口开着一家便利店,看见饮用水的生意如此红火,每次降压供水公告发布后,他都会临时从厂家处进一批桶装水,很快就能卖光。 

    除了饮用水商家,不少食肆的生意也在停水期间出现小高峰。“没水洗菜做饭洗碗,不少顾客直接将餐桌搬到饭馆。”商城路一名餐馆经理称。

    为何自来水总“受伤”

    据郑州自来水公司发布的消息称,此次72小时降压供水,是为配合郑州地铁二号线建设而进行的白庙水厂1.4米原水管的改迁。施工地点位于广电南路和花园路交叉口,该原水干管位于地铁站点的正上方,因地铁施工时需要挖空该区域,不得已只能改迁位置,铺设305米的临时管道。

    “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原来在道路两旁的管道现在都位于主干道的中央,此次配合地铁二号线建设改迁的原水管,之后还将复位。”该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复位”,就意味着再次出现同等规模的降压供水。 

    该负责人称,此次的降压供水并非个例,下个月,随着工程密集收尾,郑州市也将进入降压供水、停水的密集期。

    就在9月上旬,为配合花园路连霍立交桥建设,白庙水厂一条直径为1.2米的原水干管进行改迁碰头施工,90个小时的降压供水,让近半个郑州出现用水紧张。有细心的市民发现,这条管道在仅仅10天前,因受地铁施工影响,刚刚动过“手术”。

    另外,为配合三环快速路、陇海高架、地铁一号线等工程建设,也出现了多次较大区域的降压供水。 

    翻看郑州自来水公司发布的若干次公告,记者发现,降压供水甚至停水造成部分市民生活困难的原因,除了市政建设、户表改造,还有不少则是由于粗暴施工导致管网破损引起的。

    10月初,郑州经三路与红专路交叉口一条直径1200毫米的自来水管道被挖断后,附近街道一片汪洋,导致整个郑州东南部供水降压2天,造成近四分之一的城区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7月底,郑州市西三环与陇海路交叉口一施工工地,将地下一根直径400毫米的自来水管道挖断,不到半个小时,喷射出的自来水便将周围约200米的路段变成了汪洋,积水最深处超过40厘米,数千户居民家停水。

    据郑州自来水公司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郑州今年仅因施工造成的自来水管道被挖断事故就达52起。

    那么,自来水管又为何频频被挖断呢?郑州市政工程管理处表示,地下管线资料缺失成为爆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目前郑州很多地下管道对着图纸都无法找到。”

    除此之外,不同施工主体“各自为政”,擅自开挖铺设管线,也导致了自来水管频频被挖断。据了解,在城市主干道修建之前,一般规划有7类管线:污水、雨水、热力、自来水、电力、燃气和通信。但这7种管线的投资主体不同:污水、雨水管线都由政府投资,热力、燃气和自来水由市属企业投资,电力和通信则是国家直属分公司投资。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当地流传的这首民谣,夸张而形象地反映出郑州自来水频频“受伤”的原因。

    每建一个工程,就要停水三天?

    “随便一个市政工程就动了郑州地下的管道,未来几年,地铁将更四通八达,立交桥也多起来,是不是每建一个工程,就要停水三天?”不少网友质疑。

    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据了解,今年郑州市的城建计划达78项,而未来几年内,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都有可能动自来水的管道。

    对此,郑州市自来水公司表示,在一个城市建设项目施工之前,如果涉及管道,他们都会给相关部门提意见,要求避开自来水管道。“改迁管道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在初期架设管道时,都是直管道,而在‘让路’时,要将管道改造,会‘拐弯’,也会无形中增加送水的阻力。”该公司一名负责人称。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目前有白庙水厂、柿园水厂、东周水厂、石佛水厂共4个水厂。那么,如果一个水厂因施工供水减少,为何不能从其他区域调水呢?

    郑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客服中心副主任王峰表示,降压供水期间,他们会通过其它水厂加大对市区的供水量,但只能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主要是郑州城区扩张太快了,目前每天的需水量已达到140万立方米,早已超出当初的设计。你想供水总量就那么大,没法进行大的调整。所以我们才开建新的水厂——刘湾水厂、罗栋水厂。”王峰说。

    随着快速路、地铁等工程的施工,郑州城市基础建设进入高峰期,用水等民生问题也进入了“阵痛期”。

    “既然郑州将进入建设高峰期,那么政府就应该针对施工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订出应急方案。”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建议,如果确实难以回避降压供水,要做好便民举措。比如:停水前可以发公共短信点对点通知市民;可以增加一些送水车,分时段在停水区域内循环供水,通过媒体多渠道告知市民供水车到社区的供水时间点;能不能分区、分时段供水,避免居民小区长时间停水;机关企事业单位能不能向市民开放公共水龙头等。

    张明锁说:“只有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把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更好地解决好城市建设与保障民生之间的矛盾,才不会把城市建设的‘阵痛’变为市民的‘心痛’。”

    缺乏统一协调规划,多头管理地下管网

    对于不同施工主体“各自为政”,导致郑州自来水频繁“受伤”的问题,2010年2月,郑州市曾专门出台了《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提出“依附道路建设的地下管线,应当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同步铺设;有条件的,应当配套建设地下‘公共管沟’。”

    然而,这种能将地下各种管线“一网打尽”的公共管道却很难普遍实施。郑州市市政勘测设计院原院长李沛说,“虽然建了地下管廊,但如果没有做好统一的规划,管沟的位置、走向和个别管线的规划冲突时,人家就要另行铺设,依然会重复开挖。”

    对此,郑州市地下空间规划负责人之一、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志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真正亮点是市政设施的一体化,尤其‘共同沟’的建设是未来趋势,‘共同沟’难以推广不是技术和资金问题,而是立法和体制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各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所以没有立法的保障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没有专门立法,单纯靠条例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陈志龙表示,“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通病,隐藏在漂亮高楼大厦下面的,是城市脆弱的管网系统。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使得多头管理地下管网,相互干扰的状况时常出现,简单地哪裂补哪,并不能彻底解决地下管网这一涉及民生的老问题,单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部分管网修修补补的办法显然不行。”   

    本报郑州11月25日电

重建设轻规划,郑州自来水频繁“受伤”
房地产商大量欠缴土地增值税说明了什么
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