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触碰到马蜂窝”、“那些草有刺,要拨开”……皮肤黝黑、有些驼背且消瘦的巡线工人刘苗查一边提醒,一边迅速爬坡。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跟随刘苗查一起巡线,目的地是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境内西电东送主通道之一的兴安直流的“108号”铁塔,因为“那里的山头要矮一点”。
巡线路上杂草丛生,并没有现成的路,记者只能循着刘苗查的足迹前行。他自豪地说:“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可能没有谁比我更熟悉了。”刚巡线那几年,刘苗查喜欢用等高线画地图,标注输电铁塔编号、位置,以及周边的村庄、河流、道路、加油站、林木等,连附近的老乡家都清清楚楚。
出发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山头的铁塔下。刘苗查环绕整个铁塔,查看接地线有没有问题,又用望远镜观察铁塔上的设备是否正常,最后用相机在几个角度拍了片子,并用笔在铁塔上记录了巡线日期和他的名字。他说,巡线一般不用登塔,但检修时就要登塔了。他调侃道,“有时还要在输电线路上行走,就像在高空表演跳舞”。
然而,这位经常和马蜂、野猪及恶劣天气打交道的普通巡线工人,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以两篇论文登上国际会议讲台。
2010年,第四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上,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巡线工人刘苗查第二个上场,介绍他的论文《浅析电网山火跳闸与预防》。他也许是这次会议代表中唯一的线路工人,唯一的中专生,但此刻30多位中外专家仔细地聆听他的演讲。
走出会议大厅,刘苗查忍不住热泪盈眶。相比第一次“大胆”地向这个国际会议讲台投稿就被收录的惊喜,这次论文写作,刘苗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99年中专毕业,刘苗查来到天生桥局,非输电专业的他当起了线路工。12年来,他来回巡视天生桥地区的西电东送主干道,足迹遍布滇黔桂十万大山。
刘苗查说,一路走来,他只有“勤和苦”两件法宝:勤问、勤跑腿、勤观察,苦思、苦学习、苦钻研。尽管专业不对口,且长期工作在深山野岭的恶劣环境中,但刘苗查仍不忘学习输电线路专业知识,钻研电网运行维护技术。
每天巡线或者检修回到旅社,同事常常累得倒在床上便睡,但刘苗查回来仍坚持看书。刘苗查认为,任何工作马马虎虎就都简单,认认真真就都不简单。因此,工作中哪怕碰到一点小问题,他一有空就翻书找资料,非找到答案不可。
2001年,刘苗查撰写了他的第一篇论文《500千伏天贵线雷电易击点和易击段的分析》。他发现,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有些是“事后诸葛亮”,发生故障、停电后,才去抢修。怎么样才能预防故障的发生呢?他把矛头对准了最常面临的雷击。刘苗查对管理的207座基塔作了统计分析,通过两年多的数据收集、分析研究,写出论文指导贵州建设的第一条500千伏天贵线的防雷工作,取得雷击跳闸次数从原来每年6次以上减少到连续数年平均不到1次的好成绩。
从那以后,刘苗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更加留意记录,分析原因。2005年,刘苗查验收国内第一条高原紧凑型线路罗百I回时,发现相(导线)与相之间的距离太短,可能引发线路跳闸。他向施工单位提出了这个技术缺陷问题,施工单位据此作了调整。刘苗查于是撰写了论文《关于紧凑型输电线路耐张塔相-相电气距离的思考》。次年,该论文被第二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收录。
2009年,南方持续干旱,山火频发,严重威胁西电东送主网架安全运行。天生桥局全力投入“防山火、保主网”工作,刘苗查也决定开展“消防山火保电网”研究,为保西电东送主网架安全添一分力。
同事和妻子都劝他,别人研究了十几年都没搞出名堂,你一个非输电专业的中专生,能研究出什么呢?听着这些劝告,刘苗查几夜睡不着觉。他鼓励自己不能服输。
下定决心后,刘苗查开始分析500千伏交流和直流线路的电网结构,摸清电网跳闸的故障点位置,根据输电线路设备结构特点,翻山越岭深入山火放电点查找蛛丝马迹,收集到11次故障报告共100多页资料。他综合运用电力学、物理学原理分析故障原因,发现山火跳闸并非碳化烟尘引起,而是由于空气带电荷质点在内能作用下降低其绝缘性能而形成导电介质。摸清了山火引起电网跳闸的规律,他潜心撰写论文。
当时,他升任班长,又赶上公司开展班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生产任务重,但人员少,工作量大。刘苗查一边抓好班组建设和生产管理,一边集中小块时间撰写论文。
而此时,他父亲患脑溢血瘫痪在床,让刘苗查身心疲惫,他一度想过放弃论文写作。但当夜深人静时,山火频发的画面不断在脑海闪现,他最终决定要坚持。
论文写出来后,他又反复推敲,还向三峡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请教。最终,论文《浅析电网山火跳闸与预防》再次入选中国国际供电会议,刘苗查登上国际会议的舞台宣读他的论文。
刘苗查感慨:“干巡线工作,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记者见到刘苗查妻子的时候,她穿了一条褐色格子的连衣裙,是刘苗查在上海学习时花了500多元买的。妻子总是在重要的场合才舍得穿。妻子家庭条件比他好,却嫁给“比我们老家最穷的一家还要穷”的他。而他经常出外巡线,一去就是一个月,家都丢给妻子。
妻子从不抱怨,但她写的一首诗却让刘苗查哽咽。“当你不在家的时候,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看马路上三三两两的情侣经过,心里面很想你。看着路灯把我的剪影投放在阳台上时,我能够感觉到,我和你在一起。”
巡线12年,刘苗查徒步攀爬山路万余里,消除缺陷400多处。
“有人说,粗活巡线工没有前途,工作没有价值。我想,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职位有多高、收入有多高,而在于不懈努力、不甘平庸,实现人生的价值。”刘苗查说。
刘苗查最近申请了《紧凑型输电线路耐张塔相与相间距离优化设计》的专利,为西电东送主网架电网“安全、优质、绿色”供电再添一分力量。
两年前,刘苗查通过“转岗考试”,从一名劳务派遣工成为天生桥局一名正式员工。今年,他走上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平果培训基地的讲台,向更多的巡线工人传授电网运行维护知识。
本报记者 林洁 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