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灼见台

从民企二代接班“失衡”看高职校企合作“转向”

王寿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11日   09 版)

    前不久,第二届浙江经理人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传出消息,随着第一代浙商逐渐步入55岁门槛,浙商迎来了“交班”的高峰时段。然而,由浙商研究会于三年前发起的关于浙商接班问题的调查却显示,目前有30%的“一代浙商”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班,而有超过50%的民企“二代”也不愿意接父母的班。

    父母不愿意孩子接自己的棒,儿女也不愿意接父母的班,二者均无对错之分,尤其是对于以“家族”为特征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这种“家务事”的纷繁复杂可想而知。从父母的角度看,历经千辛万苦铸就的家业,在自己力不从心之际,总希望有能够放心、值得信任的人来接管,但究竟选谁来接班,却需经历复杂的思想斗争。知子莫如父,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又有兴趣接班,自然再好不过,但毕竟还有为数不少的“公子”、“公主”们因为一直浸泡在父辈酿就的蜜水里长大,未必就能胜任“接班”重托,这是许多企业家不愿让二代接班的重要原因。同时,深知创业艰辛的父辈不希望儿女重吃自己的苦,在经济条件充裕的平台上,能够更“体面”、更“绅士”地生活,不希望自己的家业在子女接班以后继续在“低层次”发展,也是企业家们比较普遍的顾虑。而从“企二代”的角度看,绝大部分子女受父母影响,对家企有感情、有兴趣,凭自己的能力承接祖业,当属正常现象,即使有坐享其成的背景和动机,也无可厚非。倒是那些不愿意接父母班的半数以上的“企二代”,其真正不愿接手的原因耐人寻味。这其中,不愿啃老、不愿过被父母安排的生活,希望自主塑造别样人生,显示的是值得称道的时代特征。

    笔者无意在此纠缠于厘清“企二代”接班“失衡”的原因,而更希望剖析探讨由此“失衡”而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以期通过建言校企合作,在为我国民企的持续发展、二次创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同时,也使高职教育能够不辱“使命”,得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教发展必须面向企业、服务企业、依赖企业,早成职教同人的共识。然而,国家的文件写得明明确确、专家的呼吁喊得震天山响、媒体的报道有声有色、学校的总结写得活灵活现,但眼下的校企合作究竟做得如何,恐怕我们很难有十足满意的底气。尤其是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尚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受“爱面子”心理的影响,普遍存在“嫌贫爱富”现象,只想着傍国企、傍外企、傍名企,而看不上中小企业。一边是财大气粗的“巨企”对职校爱理不理,趾高气扬,求来的“合作”有名无分,另一边却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求偶”心切,难被职校“临幸”,“合作”成为水中望月。其结果不仅是职教发展受阻,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普遍因为人才匮乏而营养不良、步履艰辛。

    显而易见,职业院校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不仅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转型发展的理性选择。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人才供给层面,这种合作常常因为毕业生流向的不可控而使“订单”落空,导致校企合作名存实亡、越走越远。其实,对于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科技含量的局限和生产方式的限制,其员工需求的层次普遍不高。这类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合作需求更在于管理指导、技术服务和市场拓展,而这种合作往往偏重于一对一的项目化合作,这是新形势下高职转型发展的机遇和目标。

    由民企接班“失衡”的现象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其子女,都对培养企业中高层管理类人才有着强烈需求,都期望通过高校的力量来对家族企业进行系统的改造和提升,通过提高管理质量、加快技术革新、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来突破转型发展的瓶颈。而这种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引导甚至倒逼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转型发展。为了顺应这一形势,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遇,未雨绸缪,在师资力量提升、专业设置调整、课程开发建设等方面提前做足做好功课,积极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以培养更多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职业经理人、中高层管理者、专业技术骨干、市场开拓团队等,在“助人”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创新发展。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

江苏400“插班生”没学籍也上高职
从民企二代接班“失衡”看高职校企合作“转向”
靳然:电始终让我疯狂
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2013年年会在杭州召开
安徽中职学校在监狱设分校
百年职校开设“零售人才职业培训课程”
高职校园招聘遇冷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