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在北京、重庆等7个城市,对1445名建筑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2013年度的平均年收入不足2.5万元,月均不足3000元。日工资300元的“高薪”情形,只在每天需工作14~16小时的“赶工期”情况下偶尔出现,故“建筑工月薪过万”系媒体误读。(《中国青年报》12月16日)
该调查还显示,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依然严重:按月领到工资的比例不足1/5,能拿到加班费的不足1/10,有12%的农民工甚至一年没有拿到工钱;高达八成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低于物价涨幅,1/3的人工资没有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建筑业农民工“高薪”的话题热度不减,赞成者、反对者皆有,但本次调查证明,这些建筑工的工资无论从单位时间收入、还是总收入上看,都与网传的“高薪”有着很大差距,更何况他们还普遍存在着工资被拖欠和涨薪难等问题,所谓高薪不过是一个传说。
这些年,农民建筑工的待遇的确增长较快,这除了因为建筑用工市场人员需求量大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因为艰苦、危险、社会保障水平低,愿意干这行的人并不多。现在,奔忙于各建筑工地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村中壮年,他们往往没有业余生活,缺少社会认同,除了干活,就是吃饭、睡觉。他们虽然在农民工中是收入很高的工种,但该领域子承父业的情形极少。
近年,虽然“建筑工高薪”的话题被广泛热议,但关于“高薪”的含金量以及值不值得羡慕的问题,公众还是有自己的判断。网上一项关于“给你7000元月薪,你愿意去搬砖吗”的调查显示,近七成人“不愿意”。该话题之所以引发那么多酸溜溜的议论,不是因大家对农民工“高薪”的羡慕嫉妒恨,更多的其实是在物价、房价高企的年代,人们“触景生情”,对自身低工资和低增长的一种无奈与感叹。
其实,建筑工人作为勤奋、辛劳的社会一族,如果真能拿到高薪,过上城里人甚至白领们那样的生活,这应该是社会之幸。因为它不仅是市场定价,其中没有分配不公、权力自肥等猫腻,也能让人看到勤劳可以致富的希望所在。虽然那些包括众多建筑工在内的两亿多农民工,在最基础的岗位、最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实对他们的认可度并不高:一方面由于其工作低端、缺少技术含量,其作用易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格局导致的户籍障碍,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的缺失,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让他们长期处于弱势和被剥夺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