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大体协看淡金牌可取,但体教脱节已成发展障碍——

学校体育必须走出“竞技之困”

特派记者 曹竞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18日   04 版)

    12月17日,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单板滑雪女子U形槽比赛中,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中国选手李爽夺冠。

    新华社记者 白雪飞摄

    比赛已近尾声,中国代表团才收获本届大冬会的第二枚金牌。不过,与其他“中国代表团”习惯的谈金论银氛围不同的是,这个代表团里并没有因为金牌数量稀少而弥漫着压抑或沮丧的情绪。反倒是对学校体育普及和校园联赛开展等问题的探讨,更能引起团员的共鸣。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杨立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竞技体育当然要靠成绩说话,但按教育规律开展学校体育,才是体育教育的根本。

    正是因为对金牌的看淡,从2003年大运会代表团组队资格由体育部门正式移交教育部门之后,大体协就开始逐步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比例。杨立国告诉记者,今年参加喀山夏季大运会的中国代表团里,大学生运动员的比例已达到87%,而这次参加特伦托冬季大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中,也没有一线国家队选手的身影。

    “尽管成绩不会太好,但大运会代表团向大学生运动员倾斜的组队原则不会改变。”据杨立国介绍,由于冬季项目的开展受地域限制,无法进行大范围的选择,只能依照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的成绩排名来定。但夏季大运会参赛选手的选拔,完全是按照选拔赛的成绩来定,“像这次参加喀山大运会女足比赛的,就是中国中医药大学校队,该队拿了全国大学生比赛的冠军,理应由她们组队参赛。”

    不在参赛资格和兴奋剂问题上出现丑闻,一直是大体协坚持的组队“生命线”,为此,大体协还专门处理了一名漏查问题选手资格的干部。

    不过,淡化金牌并不等于不思进取。高校自主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出现,对于学校体育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杨立国告诉记者,像2005年大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冠军、“眼镜侠”胡凯,今年在喀山大运会上拿到奖牌、并在辽宁全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跳高冠军的王宇,都是清华大学自主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运动员如果知识面丰富,思维敏捷,自然会走上竞技水平的新台阶”。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真正从大学校园里涌现出来的高水平运动员还属凤毛麟角,在校园里开展得红红火火的CUBA,到目前为止,给CBA输送的人才不过是刘子秋、王晶和韩德君等少数几个人。这与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几乎成为NBA后备人才库的盛况相去甚远。

    在杨立国看来,这种尴尬现状的出现与校园高水平教练的匮乏有很大关系。为此,大体协在篮球和校园足球上均有动作,他们已分别与美国的NCAA(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和西甲的皇马俱乐部签了协议,其中,与NCAA的合作重点放在大学校园高水平教练员的培训和交流上;与皇马的首次合作为期3年,皇马俱乐部将提供4500万欧元的资金,用于帮助大体协加强校园足球的师资力量。“足球专业的教学训练非常细致,很多体育老师只是爱好者的水平,根本承担不起有质量的教学任务。所以,皇马会为我们提供各个年龄段的足球教学材料,并帮助我们进行大面积的师资培训,这样的培训将面向所有体育老师。”杨立国说。

    在普及和推广的基础上,让拥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学习、训练两不误,不必在小小年纪便放弃学业,是开展学校体育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杨立国所提到的师资力量的欠缺,确实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矛盾所在,但体育与教育系统的分离,更是导致学校体育与高水平竞技体育脱节的关键因素。从少体校到专业队的专业运动员培养路径,与校园高水平运动尖子的成长轨迹,不仅几无交集,而且还屡屡成为“抢人”的竞争对手。如今,单纯隶属于体育系统的少体校招生越来越难,这与无数家长更愿意让拥有体育天赋的孩子接受正规文化教育有很大关系,而体育系统对学校体育少有支持的现状,也使得校园体育难以打开向上的通道。

    据杨立国回忆,多年前,他曾与前足管中心主要官员闲聊,当时,恰逢一支国青队刚刚从国际赛场上铩羽而归。该官员坦言,这支球队一场没赢一球没进,实在丢人。但让他感到无奈的是,这20几个人确是从该年龄段里仅有的180名注册球员中挑选出来的。足球人口如此贫瘠,又怎么可能打造高水平的国字号球队呢?

    与注册球员太少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喜爱足球和篮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数众多。如今,校园篮球联赛已经建成四级联赛,校园足球联赛也已建成高中和大学联赛,其中仅高中联赛就有2000多所学校参赛,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联赛“学生军”北理工校队就是从那里起步的。

    但问题是,校园联赛看似红火,水平却不高,很难为职业联赛或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这不仅使得“精英体育”仍然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主流培养渠道存在,也使得对普及度要求极高的中国三大球项目,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和高质量的青训体系,近几年国字号球队成绩连连下滑。

    学校体育与职业体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早已成为国际共识。前者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素质,后者既是当地竞技水平的体现,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而中国的学校体育仍在低水平中挣扎,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加强体育锻炼仍需要通过加分和考试等强制手段,把学生“逼”到操场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教育的失败,而体教的长期分离堪称主因。

    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条腿走路,学校体育要想获得长足进步,同样需要普及与提高并行。就像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不可能由一家俱乐部来完成一样,学校体育的完善又怎么能离开体育与教育系统的共赢?

    本报意大利特伦托12月17日电

学校体育必须走出“竞技之困”
申花迁址未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女子冰壶放低身段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