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海外学子的心中。新年来临之际,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组织在首都创新创业的“海聚工程”杰出代表,共话中国梦,同声颂祖国。他们都把个人和国家、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个人具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为祖国繁荣昌盛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邓中翰:我的“中国芯”
我心中的中国梦,是希望我们中国能站在科技巅峰,成为世界强国。这也许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但我相信,这个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999年10月,31岁的邓中翰作为留美华人代表归国参加建国50年大庆典礼,当年就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归国创业。
公司一经创立就提出“填补市场空白”而不是填补科技空白的口号,确定要在最短周期内把国际领先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历经近两年努力,百万门级超大规模芯片“星光一号”实现产品化,并成功打入国际IT市场。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的中星微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他领导开发设计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已经实现了八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
作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深切感受到祖国近年来人才工作方面的创新与实效。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梦的实现同时需要一个适合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环境。随着国家人才政策的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不论是海外人才还是国内人才都可以通过实干实现他们的中国梦,而且应该也必须在中国的土地上结出果实!
王建业: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服务祖国,只争朝夕!中国市场日益变成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的冷热影响全球,中国经济的问题开始具有世界性的典型意义,中国的对外投资、援助、发展理念推动世界的改变,所谓主流经济学界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无视中国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王建业出国留学,后来长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参与了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转型、发展中国家减债、成员国汇率决定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深深感受到处于支配地位的西方经济理论在应对当代世界经济问题时的偏颇和局限。
现在,在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岗位上的王建业预言,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必将改革,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必将改写。他认为,历史已经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经济变革的前台,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经济问题将日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中国经济工作者也更有可能推动主流经济学的变革与发展。
王建业说,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我国经济从内到外,从企业到政府,从当前对策到顶层设计,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有太多的课题需要研究。作为受益与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代人,报效祖国理所当然,更有责任培养帮助年青一代,祖国的未来在青年。
俞孔坚:追求建筑大美的海归“土人”
“我的美学观、价值观是这样的:越是乡土的、越不要管理的、越是节约的、越是低维护成本的、越是丰产的,它就应该越是高雅的、越是美的。”
1995年拿下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的俞孔坚,1997年回国来到北京大学,开创了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两个硕士点。在研究和传播生态治理景观建设理念的同时,他着手创办的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遍布全国的设计作品,实践着天、地、人和谐的“土人理念”。
在俞孔坚看来,一个资源紧张却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倡导天人合一的城市美学,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得以可持续发展。
在河道治理规划中,俞孔坚一反过去常用的硬化方案,努力推行“会呼吸”、“有生命”的改造方式;在广场、步行街规划中,他提出“反规划”理论和大脚美学;在世博园等重点标志性项目的设计中,他坚持着绿色、节能、环保的追求,高举民族设计大旗,立足本土把设计做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由俞孔坚这个资深海归所领导的“土人”,已先后获得九次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奖、三次世界建筑界最高景观奖、两次世界青年建筑师奖、六次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在对建筑大美的不懈追求中,引领着国际设计的潮流。
黄晓庆:提升中国通信产业国际影响力
“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日趋成熟,令我深深感受到祖国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勇气和决心、对海外人才回国报效的殷切期望。
在美国生活和工作24年之后,黄晓庆于2007年回国出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他在光接入网系统、流媒体、多业务移动软交换,以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创新性地提出“网络即交换”的软交换理论,发起成立国际软交换组织,开发了世界第一套软交换系统和世界第一套运营商级流媒体交换及IPTV系统;创立了软交换的先驱Wacos公司,组织并孵化Cellon、RollingStream等多个高新技术企业。
他领导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致力于技术创新,提出了为运营商建设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应用和终端三大基础设施的战略构想,推动TD-LTE成为国际主流标准之一,开发了终端核心基础软件(OMS),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0多项,帮助中国通信产业提升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沈思:80后的理想主义创业者
团队很重要。团队的构建不能重复,一定要互补。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素质和技能,如果你没有战略眼光,可以找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搭档。
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沈思,已经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与方向。外界给予她最惹眼的两张名片就是:80后创业新贵以及年轻的女创业家。
作为80后创业家,沈思更多了几分自我意识的选择。“理想主义者”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我希望我们设计的产品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
2008年,沈思创办了木瓜移动,这是Android平台上一个开放的移动社交平台。2010年,木瓜移动分别获得过北极光创投邓峰的个人天使投资和DCM共约400万美元的A轮投资,不久前又完成了第二轮1800万美元融资。
目前,木瓜移动旗下开发并运营木瓜农场、木瓜PaPa鱼等十几款手机游戏。沈思对外来充满信心,2010年以前,木瓜移动一直专注于美国和欧洲市场,全球用户已超过2000万;2010年初开始在国内发展,吸引国内开发者和用户,“目前国内这一块还没有做起来,如果今后有大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可能会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张辉:打造第一个手机直播的奥运会
回国创业,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契合着我一直以来的科技梦想。展望未来二十年,我的中国梦将更多地依托“海聚工程”,希望能够在祖国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体制改革上有所贡献,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1999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后,张辉选择回国创业,和同学共同创办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2005年,中星微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
而张辉的目标不止于此。从小被称为“天才少年”的张辉,在求学道路上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15岁的张辉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攻读物理专业。在美国休斯敦超导物理研究中心留学仅一年后,他觉察到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于是毅然放弃了多年研究的专业,申请转学到伯克利大学,就读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2006年,踌躇满志的张辉发现了新的机遇:他把创业目光投向了手机电视(CMMB)和新一代TD-LTE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创办了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创毅视讯研发的两项芯片技术堪称里程碑:推出CMMB芯片,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史上首届使用手机电视进行赛事转播的奥运会;推出TD-LTE 芯片,用于2010上海世博会。
马列伟:让中国学生彻底告别“哑巴英语”
我梦想为每个孩子建立一所属于他自己的学校。在美国我只能解决一个行业中的一个专业问题,在中国我可以解决一代人的问题,我的中国梦将彻底解决我们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让我们的下一代走上世界的舞台。
把互联网编程学习英语的工具,用智能语音技术解决哑巴英语问题。2009年,马列伟从美国硅谷归国创办北京凌声芯语音科技有限公司和思昂教育品牌。
在马列伟看来,中国学生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缺乏语感,考试对读写的侧重让孩子们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听和说,以至于学了多年还是不敢张口的哑巴英语。思昂教育面向中小学推出了网上英语智能作业系统vHomework,通过人工智能、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解决中小学英语学科的个性化学习和“听说难”的问题。
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读一句英语,马上可以得到一个反馈,上课时用在课文听读、逐句跟读等机械训练的时间大大减少,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课外阅读技能和写作等训练。
2011年,由vHomework在北京多所学校试点成功,开始全国推广。截至2011年底,思昂教育已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新疆、甘肃、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江西等地实现落地,技术和产品使用量已经超过700万人次。实践表明,学生在一个学期的使用下,英语听说成绩可平均提高15%。
谢良志:为祖国生物医药事业再奋斗三十年
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中国梦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我今年47岁,为实现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生物制药企业的梦想中,我可以再奋斗三十年!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默克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开发和临床生产经验,谢良志2007年创办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兼任协和医科大学细胞工程中心主任。
他倡导的“以人才聚集人才”的创新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仅仅两年时间,他已从海外引进了10余位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创新团队,建立了从基因到蛋白和抗体药物的上、中、下游全套产业化国际先进技术平台。
他主导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从基因到抗体产品的全套研发平台技术体系和全球规模最大的靶点蛋白、抗体库,库存规模超过1亿美元,1000多个用户分布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他推行的全新服务外包中国模式得到国际承认,以默克、辉瑞为首的全球十强制药企业中的七家与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义翘神州成为国际医药巨头指定的合作研究服务提供商。为中国创制的蛋白和抗体进入世界、为中国创制的生物医药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蔡蔚:做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电机
“2009年下半年之前,除日本之外,全世界量产混合动力车所使用的电机都出自我手。代表中国为汽车电动化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电机,是我心中最强大的中国梦。”
2008年,蔡蔚和创业伙伴带着第一笔风险投资资金回到北京成立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技术官。回国之初,他就将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指标进行研发和产业化,依托北京人才资源优势为全球客户开发的多个混合动力、电动车电机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蔡蔚本人在“十二五”期间开始主持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的“十万台高性能电机产业化及电机系统系列化”项目,公司同时参与另外五项国家863重大课题。
蔡蔚透露,精进电动已经和美国一家知名企业签订的为期6年5亿美金的批量供货合同,对方是美国政府投资支持的四家“新能源汽车国家队”之一。按照合同要求,精进电动自主研发与生产的驱动电机将全部供应美国高端车市场。用他的话说,“即使这条生产线只为美国合同生产3万台电机,也是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电机产量的总和了。”
楼柏良:领军生物医药外包产业
全球生物医药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研发,需要我们这些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服务。我们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航空母舰,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舞台,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全球最大的10家制药企业中,有7家已经成为楼柏良所领军的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的客户,每年合同额超过2亿元。
“我们有13亿人口,我坚信中国需要自己的研发团队。”最令楼柏良自豪的是,康龙化成集合了我国生物化学医药领域许多精英人士:既有他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同学,也有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校友,其中多人都成为“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得益于国家和北京市海外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他们已经逐步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军者,带领着几十上百人的团队,一起为康龙化成的事业奋斗。
如今康龙化成已成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企业,拥有1000多名员工,建有5栋独立的实验室,建成了面积10万平方米的康龙化成科技园。楼柏良说,未来他们将抓住产业发展新机会,构建中国第一个从研究到毒理,涉及化学合成、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生物、药理学、生产工艺研发等各个领域,完成药物临床前研发的全流程服务平台的建设。
海聚团体剪影
北京工业大学:拥有海聚人才最多的单位
入选“海聚工程”的青年教授,通过向自己在国外的导师推荐海聚工程,吸引来同行业的世界顶级权威加盟;在国外已经担任多年博导的知名教授,通过“海聚工程”帮助自己的学生回国发展……
海聚工程的集聚效应和影响力如今越来越在更大范围内显现,北京工业大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从2009年第一批申报7人无一入选,到现在北工大已经拥有45名“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成为拥有海聚人才最多的单位。这些高层次人才带来了国外最先进的科研和教学经验,为首都创新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年间,北京工业大学的“海聚工程”专家累计发表三大检索收录水平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其中外文类著作3部。激光工程研究院王璞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碳化硅外延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等先进科研成果;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汪夏燕教授首次提出运用流体动力色谱法获得DNA在二维受限的微纳毛细管通道内的运动数据,为“芯片实验室”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北工大“海聚工程”专家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0项,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到校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近90人。
北工大已经形成了工作准备阶段“学科引领,确定需求,结合需求,拟定计划”;具体实施阶段“借助媒介,发布信息,前期洽商,合理甄别,依托项目,择优推荐”;后期管理阶段“签好合同,明确权责,部门配合,综合服务,严格考核,确保质量”的海聚人才吸引和服务工作模式。
校领导表示,未来三年北工大还将继续引进20至30名左右“海聚工程”入选者,力争在“十二五”后期,“海聚工程”入选者总量达到60至80人。通过进一步整合工作与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海聚工程”人才队伍的群体优势,促进新型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力争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申报与建设工作上有所突破,形成“环境引人、待遇引人、事业引人”的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北汽福田:以“世界品牌”的愿景聚集海外华人专家
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引进中高层次人才120余人。周洪波、李奉珠、郭祥麟、曾宪棣、柏争先、马中会、梁国基入选北京“海聚工程”;由于这些人才的加盟,北汽福田公司的许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得到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
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非常明显,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引进海外人才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特别是产品研发水平是主要途径之一。2003年开始,福田汽车提出“百万年薪,诚聘英才”理念,通过人才寻访、人才推荐等方式从美国底特律、欧洲等引进华人管理、技术专家近30人。2009年开始,为进一步整合全球中高级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福田公司加大海外招聘的力度,两次在美国底特律成功举办海外招聘会,成功录用20余名优秀的海外人才。
2011至2013年,福田公司共与60余名外国专家签订工作意向协议,目前在中国工作外国专家25人,属地工作海外人才154人。福田汽车的海外人才使用包括属地化劳务、人才引进、劳务派遣、专家顾问咨询等多个层面,其中以属地招聘为主,占总体份额的80%左右。
多年来,福田公司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人才规划是战略层面的,是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的战略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以共同打造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愿景吸引和聚集海外华人专家;公司领导充分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明确的人才策略并保证贯彻落实;有明确的标杆人群、优厚的待遇、包容性的企业文化,保证专家“请得来”;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留人,人岗匹配,人尽其才,保证专家“留得下”;依托“海聚工程”等政策支持海外人才回流,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双重激励海外人才;切实把海外人才当做家人来关怀,情感投入的价值及效果远超预期。
福田公司负责人透露,2013年公司会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重点开发动力电池项目,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因此将特别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引进。此外,乘用车业务方向也有长足发展,仍是公司研发业务和人才引进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