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画城桐庐 休闲乡村——

千百万中国人追寻的“慢生活”田园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7日   05 版)

    人人都梦想桃花源,而现实的桃花源并非不存在。

    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当下中国,一年有超过800万人次,走进“中国画城”——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中国最美县”浙江省桐庐县,寻找高速运转生活之外的心灵家园。

    慢生活:从“旅游”到“旅行”

    桐庐并不是一个新兴旅游目的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誉为“县级旅游之冠。”仰慕富春江的名人太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1200多名诗人在桐庐富春江畔写下了2300多首传世诗篇,黄公望为她画下了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的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就让以长三角为首的全国旅游市场趋之若鹜。

    富春山水醉,桐庐乡村美。近年来,这个小县城又拥有了让都市人艳羡的一张新名片——“慢生活”。

    在富春江畔的芦茨村,正在建设浙江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这里的447户人家,被7万多亩碧绿山林环抱,《富春山居图》中那棵近1500年的迎客松,依旧潇洒挺立。

    走进百年香樟树下的“石舍香樟”营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小木牌,只有四个字:“在这里听”。不明所以的人驻足,耳中却只有风过处,满山千竿翠竹一同“沙沙沙”和声。原来,芦茨提供的正是天地之间的大自然音乐。

    从六七月开始,就进入了芦茨村预订的最旺季,“车都停满了”。

    “是时候停下脚步,到桐庐,慢慢地感受生活了。”这成为不少游客来桐庐的理由。人们来这里,在太阳底下看书、发呆,享受大自然,也得到艺术、读书等精神上的补给。更何况,还能享受到这里的绿色美味——“三石一鸡”:石板鱼、石鸡、石笋、土鸡。

    也有从上海、杭州来的中老年人,在这里一住就是四五个月,喝桐庐特产绿茶“雪水云绿”、下棋、雀战,呼吸山中纯净的空气,听竹涛犬吠,闻花香书香,看云霞溪流,登山骑牛,重拾乡野记忆。

    但它可不是一直如此。村民告诉记者:“从前,这里以烧炭为主业,道路脏乱差,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的情况较为普遍。”

    在很多地方,城镇化的高速车轮,让城乡的贫富、环境差距都不断拉大。而桐庐要抹平的,正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城乡鸿沟。

    从2009年启动风情小镇建设开始,到2011年启动精品村、中心村建设,桐庐县始终以景区的要求建设每个村镇,以景点的标准治理每个村的卫生环境。

    如今,小小的芦茨村已有70多家农家乐,一年接待超过3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旅游产业还解决了360多人的就业,用大学生村官章锡灿的话说,“都成了小老板”。

    而另一个清丽的小村——环溪,以前村民做小冶炼和箱包,“屋里是宫殿,外面像猪圈”。现在,桐庐县183个村全部实现了污水处理联网,环溪这个具有深厚清莲文化底蕴的美丽村庄吸引了众多游客。有村民投资30万元开了农家乐,一两年就赚回了成本。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桐庐地处西湖和千岛湖的中间,具有“哑铃的劣势”。但桐庐县副县长樊春并不认同。

    “进入休闲时代,旅游已演变成旅行。我们要让桐庐成为都市白领‘工作与生活兼顾’的港湾,让它成为‘橄榄形的中心地带’。未来,桐庐的目标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用特有的慢生活体验和健康养生方式,成为都市追求高质量生活人群的心灵港湾。”樊春说。

    桐庐效应:从“空巢村”到“逆城市化”

    30多年改革开放,城镇化的庞大火车头让不少乡村演变为“空巢”之地。

    但在桐庐,却好像有一种魔法吸引人们重返乡村。

    这靠的,就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只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在就业、养老和农村集体经济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在贡献。”樊春说。

    江南镇荻浦村休闲乡村游之所以火,游的是自然和创意。“创意”,是透视古建筑里的历史与文化,用创意赋予它们新的亮点,如“牛栏咖啡馆”、“猪栏茶吧”等。这些创意一开始得不到村民的信赖。很多老百姓都说:怎么会有人来我们这里?

    但现在,“牛栏咖啡”两个月收入20多万元,最多时一天流水达到1.4万元。从台湾引进的“九品香莲”成了咖啡馆客人最爱的招牌饮品。今年“十一”期间,荻浦花海一天最多时接待两万人次,不宽的一条条巷子里停满了自驾游来看花海的私家车,车龙一直排到了村外的高速路口。每家农家乐的桌子都坐满,门口排着等待空位的人们。

    现在许多农村存在着新房建起来了,但农村依然空壳的现象。对此,桐庐县委副书记吴玉凤的理解是:“政府部门的认识需要从单纯的‘建设农村’向‘管理农村’、‘经营农村’转变,这是一个过程。”

    她介绍,桐庐的第一步是让老百姓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第二步,要从“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经济”。

    “村美了,民如何富?”桐庐动了很多脑筋,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着力建设32个中心村,形成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二是精心打造50个精品村,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三是培育特色村,做到公共基础设施全覆盖。这样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我们的计划是:建一个,就成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经营一个。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形成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吴玉凤说。

    桐庐打造的新型旅游经济,让活力重新回到农村。

    如今,荻浦村的农家乐增加到了15家,还有年轻人放弃打工回乡开店,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在“牛栏咖啡馆”的几十米外,新开了一家“美丽乡村奶茶店”。正是因为“十一”期间不时有游客敲门问“能不能吃饭”,老板娘才萌生了开奶茶店的想法。

    同样回归的,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脚下的村民。大奇山被称为“江南名山”,负氧离子数量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个的高标准。

    40岁的夏忠英这两年回到了家乡。之前在酒店当服务员的她,打工的月工资是2000多元,还和家人两地分离。但现在,一年的农家乐收入达5万~8万元,实现了“在家门口赚钱”。

    “我家堆着的南瓜、放养的土鸡,客人看到了就会买,因为放心。有一次,上海来的一家四口,喜欢厨房里的土灶,还坚持要自己来烧。”她笑着说。

    在这里,包吃包住一天只需100元。但别担心农家乐的“水准”,因为这里是公司负责管理、村委统一指挥、农户负责经营,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规范化”,棉被、洗涤等卫生标准统一,也不允许农户漫天要价。装修时,农委和街道还一次性补贴每张床或桌子240元。哪家遭投诉3次,就要被停业整顿。

    从今年7月动工,农户也曾心存疑虑,一没有客人就跑到村委、公司质疑。但“十一”假期,11家农户家家爆满,很多人“开宝马奔驰来住民宿”,让他们喜笑颜开。

    农民的创造力,也跟着“活”了起来。比如靠近大奇山氧吧步道的紫云农家,装修的是日式榻榻米风格,得到都市“小清新”们的喜爱。而夏忠英的丈夫擅长根雕,家中就颇有古朴情调。

    “政府做好规划、创意和管理,有了示范效应后,村民就会跟上,自发做民宿、卖土特产。如政府牵头打造了第一家“牛栏咖啡”,接下来,村民就可以自己开始差异化经营。”吴玉凤直言:“农民的反响,比我们提倡、预期的还要活跃。他们回到老家,打造民宿经济,让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局面。青壮年劳动力愿意回归,是因为既能够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够创收不菲。”

    全域旅游:从“瑶琳时代”到“富春江时代”

    从2011年起,桐庐启动实施旅游经济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举办“首届中国(桐庐)休闲乡村旅游季”,全力打响“中国画城·潇洒桐庐”的品牌。

    用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的话来概括,桐庐的文章就是“慢、养、江、村、节”5个字。

    “慢”,指的是在芦茨建设的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养”,是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建设中医养生医疗旅游区,培育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江”,是整合利用富春江沿途旅游资源,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美食、养生为一体的开放式5A级富春江大景区;“村”,是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出休闲乡村体验游精品线路;“节”,是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和华夏中医药养生旅游节等旅游节庆。

    这之中最大的创造,是“全域旅游”这个新概念——桐庐将建成一个“县域大景区”,让人一下高速,就仿佛进入《富春山居图》的实景画卷。

    “全域旅游是一个创新模式。”毛溪浩说,它破解的,是城乡统筹发展这个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人才、财富、资源都流向城市,怎样扭转?”

    桐庐的魄力,形成了合力,而合力鼓动了乡村旅游的春风。

    据桐庐县旅游委员会统计,今年1月至11月,桐庐接待国内外游客8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69%。其中,乡村旅游贡献的增长是惊人的:游客达到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52%,经营收入10949万元,同比增长58%。

    在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副主席朱至珍看来,桐庐已经从观光旅游的“瑶琳时代”转向了休闲旅游的“乡野时代”。“换句话说,它正从上世纪80~90年代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景点——瑶琳仙境,走向了全域旅游的‘富春江时代’。”

    行走桐庐,每一个小村庄都很有味道,现代化中不失古朴,还带了点小资情调。而最让游人惊讶的是:“村民还是一样的质朴。他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了,那才是村庄建设最想要的结果吧。”

    朱至珍认为,桐庐“全域旅游”的概念,无论对中国新农村建设还是休闲乡村旅游的行业发展,都具有标杆意义。

    “这是在真正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朱至珍说。

    “在桐庐,旅游已占GDP的10%,下一步,我们要做好‘美丽外表下的美丽业态’。”毛溪浩说,“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并带动了村民习惯的改变,下一步,如何用好这一改变,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把美丽资源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这是一条既能保护利用好环境、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环境就是软实力,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而农民富裕、城乡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青山、绿水、村美、民富,桐庐正在绘就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庄庆鸿 王梦婕)

千百万中国人追寻的“慢生活”田园
环溪:静下心,和莲花做邻居
荻浦:品江南,在牛栏咖啡馆
深澳:水上的民国时光
芦茨:香草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