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花数十万元,通过简历审核,即可100%内部推荐入职央企或事业单位,甚至解决北京户口。这是真的吗?
这曾是北京某“985高校”应届毕业生吴杰(化名)的疑问。12月中旬,这名求职者在人人网和微博上都看到了同一则国企招聘信息。她随后把简历发往了指定邮箱。
吴杰至今还记得,那是一个QQ邮箱,且被注明是“内部推荐邮箱”。
收到的回复,让她感到“不可思议”:“岗位属于高端就业推荐项目,符合岗位要求者成功保进需要65w的咨询&推荐费用。”
“前期订金15w,面试通过,签完三方后支付余款50w,根据岗位要求需要笔试或者面试,基本就是走内定的流程。”邮件如此说明65万元的支付方式。
事实上,上述单位的公开招聘流程较为严格,而因岗位占用公共资源,其考录更事关社会公平。花数十万元获得“内部推荐”的承诺,究竟是骗局,还是浮出水面的“潜规则”?
“怎么能‘花钱买工作’呢?”
“我们都是通过正规途径找工作的人,怎么能‘花钱买工作’呢?”收到张斌的邮件回复之后,北京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张桂华(化名)有些意外。
张桂华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条国企招聘信息的。她投完简历很快发现,国企招聘通常使用的是本企业的域名邮箱,但这次的指定邮箱却是QQ邮箱,“感觉有些不太专业”。
张桂华收到的邮件回复与吴杰类似,大意是,符合条件、简历通过审核后,张斌可以为她100%推荐工作。
最终,张桂华认为交这些钱与“花钱买工作”几乎没差别,便选择了拒绝。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邮件回复者叫张斌,其微博名“大善彼得张”,实名认证信息为“过来人国际教育集团资深讲师/大学生求职辅导专家/全球职业规划师”。微博简介中,他自称“专注于大学生、青年人和职场人士的求职辅导/生涯规划/落户&就业安置”。
张桂华看中的这家国企,并不是张斌声称可以提供“内部推荐”的唯一单位。12月26日,“大善彼得张”微博仍置顶着一份“《2014年全国应届生&2013年及往届毕业生高端就业项目推荐》——部委、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央视、各大银行、航空、医院、铁路、电力等高端就业项目推荐”。
上述岗位均标明是否解决编制、户口等待遇,以及所需专业、学历等信息,但没有提到费用。
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向张斌的邮箱发送了简历。不久,他回复了一份“高端就业项目招聘岗位推荐列表”。列表包括“2014年应届毕业生职位”、“往届毕业生高端就业岗位”和“适合三本、大专生的就业岗位”等三部分内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列表至少有50余家国企、行政、事业单位,明确承诺可解决北京户口的有26家,可提供事业编制的单位有30家。
这些单位确属“高端就业项目”。其中,既有中石油总部、中粮集团、国家电网总部、中国兵器集团总公司总部等国有企业,也有国家发改委直属事业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中央行政或事业单位,还包括北京市公安消防局、医院等市级单位。
此外,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等学校也榜上有名。
与微博公布的岗位推荐表不同的是,在邮件中,每个岗位之后都注明了价格。其中,国家电网总部所需费用最多,达150万元,国家汉办所需费用也破百万,紧随其后的是90万的中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80万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这些承诺解决北京户口、事业编制的单位,平均需要70万元,其中费用最低的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仍要30万元。
“适合三本、大专生的就业岗位”的费用稍微便宜一些,大多集中在3~8万元。
事实上,“内部推荐需要交钱”在此前并非没有暗示。今年8月6日,张斌曾发布北京现代集团的招聘信息,且称“费用低廉”。
没多久,有网友问:“费用是什么意思?”
“就是安排进去的。”张斌答,当对方询问价位时,张斌回了一个“25”。
而在8月7日发布的一条微博中,张斌同样表示项目“需要一定费用,请有一定经济实力,感兴趣并符合条件的同学私信联系,非诚勿扰”。
经办人称内部推荐工作“有点擦边球”
按照张斌约定的时间、地点,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前往位于北京市五道口的优职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咨询。他称,该公司是过来人教育集团的子公司。
公司在优盛大厦12层,进门后有一间约十平方米的会客室,与工作间隔着一道玻璃墙。
“怕,你就不做。因为这个东西说白了有点擦边球,但是你又有需求。”张斌告诉前来咨询的记者,“你要是怕就别做,这种事别怕。我相信站在你的角度,我也会怕,现在你又想要(工作),但是你又找不到。”
张斌自称是北京人,拥有五套房,每套房都价值四五百万。他自称在中粮集团做过HR,积累了一定资源。他在邮件里对“内部推荐”作了承诺:“入职成功收费,不成功不收费”、“100%成功保进”。
根据他描述的办理流程,求职者需先提交个人中文简历一份,并附一寸正装照、五寸生活照各一张。领导审核通过后,如应聘者可接受费用,便可约时间在公司或家里见面详谈。
他表示,审核的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是否对口、是否为统招生等。“如果领导看了你的材料,觉得没问题了,才可以开始。这事我说了不算,是领导说了算,因为我只是中间人。”
张斌在邮件中说,欢迎求职者随父母或家人一起前来咨询。
达成意向后,求职者需与张斌方面签署就业服务协议并交订金。订金数额根据岗位而变化,比如,“中石油总部”某岗位需付订金15万元。
“说实话,这个协议没法律效力,这个事就是违法。”张斌随后纠正道:“也不算违法,是私底下进行的。钱至少要保证,哪怕没办成我退给你。”
当通过笔试、面试并签完三方协议之后,求职者得支付尾款。也就是说,求职者仍需走完用人单位规定的招聘程序。
不过,张斌说:“中国这些事你还不了解?校招的程序也要走,但是其实早就内定了。”
“不好找工作,所以要花钱。我告诉你,‘陪太子读书’这种事太多了,符合条件的太多了。”张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招你不招他呢?”
见记者犹豫,张斌表示:“比你有钱的多得是,比你有背景的人多得是,家里动作比你快的人多得是。你找工作没问题,关键是落户,落户对于应届生来说是最容易的。要落就落,赶紧落,以后就很难了。越来越难,最便宜的也得30万。”
“10万、20万的你觉得很多,但是对我来说没什么。真有钱的就不在乎,这种事我见过了,你没见过我可以理解。”他称。
但是,当记者提出这些“内部推荐”的资源来自何处时,张斌表示“不会告诉你”。
按照张斌所说的“战果”,2013年他“做成功了十几个”,“这种事就是要低调”。当记者提出希望提供成功学生的联系方式时,张斌表示确定参与之后才可透露。
坚称数十万元只是“咨询费”
12月24日上午,张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称,数十万元的性质是咨询费,且整个过程并没有违法,“这就是我的个人资源”。
此前,优职英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张斌在公司只是兼职讲师。他曾是全职工作人员,后来由于个人从事其他业务,故而转为兼职。
该工作人员表示知道张斌的项目,但称项目与公司无关,属于张斌个人行为,公司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这与直接帮同学们拿工作、给工作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那个就属于‘买工作’的感觉了,跟我们做的事情是有冲突的。”
张斌也承认这并非公司的项目。他告诉记者,数十万元并非推荐费,而是咨询费,是正常的。
按照张斌的说法,他拥有内部推荐的诸多资源,是因为其大学实习、猎头工作经历、HR工作经历都积累了一定人脉,“我家里边也有一些政府的背景。”
“为什么收费这么高,我只能解释为,我认为价值高,而且学生也愿意。”他称,这些钱是他自己收的,应聘中,“关系的成分只能占一半”。
“但是,还是要走正常的流程,该怎么招聘就怎么招聘。”张斌解释,他会告诉学生怎样按照单位的要求应聘,其作用在于帮人提升能力。
他称,由于他的关系,HR只会更多地关注该学生,最终录取与否还是要看学生本身。“这没有破坏任何人的规矩啊?自己先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稍微打一些关系,HR对你会更刮目相看。”
但是,12月24日,记者致电张斌发布的就业推荐表中的部分单位,多家单位明确表示没有委托任何人进行招聘,不存在内部推荐,“想要走捷径是不可能的”。
“你揭发是个好事情,可能会有更多人来咨询我,我很开心”
已投了多份简历的张桂华说,自己是“正正经经找工作的人”,不会通过交钱去获得“内部推荐”,“如果真的有花钱获得内部推荐,对于没有获得推荐的人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
这位“985高校”的研究生至今还没获得一份工作机会。之前,她向多家知名国企或事业单位投了简历,但大多数情况是连简历都没能通过,“我们班男生找工作也都不理想。”
也有部分学生猜测,张斌所谓的“内部推荐”,可能并不属实。
12月25日,记者再次提出希望提供成功学生的联系方式,张斌短信称“可以问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出面”。截至发稿,记者没有收到回复。
在张斌看来,自己不是在卖工作,“这是一个商业模式,和猎头一样,基于双方自由选择,是好事,请不要和道义挂钩。”
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张斌的行为与猎头不一样,因为猎头一般是向用人单位收取中介服务费用,而不是由求职者买单。如果让求职者支付费用,显然容易出问题。
记者了解到,猎头公司业内的普遍收费模式是,猎头公司向用人单位按照所招聘岗位年薪的一定比例收费,该比例通常在20%~30%。双方签订协议后,用人单位先支付定金,待招聘成功后再付齐全款。也就是说,猎头一般不向求职者收费。
“你揭发是个好事情,可能会有更多人来咨询我,我很开心。”面对记者,张斌说,“如果我真的违规操作,我还愿意跟你们记者做朋友吗?”
本报北京1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