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杨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报记者 韩俊杰 实习生 陈娟 胡睿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30日   11 版)

    杨鼎盛(中)和获奖团队成员在一起。

    如果不是此次回访,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下称“国赛”)高职组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团体一等奖获得者杨鼎,几乎把“国赛”的荣誉淡忘了。拼搏过后,荣誉面前,他显得十分淡然。

    “家人都是教师,也希望我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但是我更喜欢机械,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才会尽全力去做。”一直不舍得停下手中工作的杨鼎向记者说道。

    虽然淡泊荣誉,但是提起“国赛”,杨鼎的喜悦之情依然会溢于言表。毕竟拼搏过,自己和队友的努力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今年24岁的杨鼎,去年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他最终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一直在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性岗位。

    正是因为备战“国赛”夜以继日练就的扎实技能,让杨鼎很快适应了这份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师傅教的时候,我就快快听,下来之后慢慢琢磨,反复实践,现在工作起来才比较得心应手。”他说。

    杨鼎参加的大赛项目——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不是彰显个人风采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项目”,需要队友协作完成。而且,每个细节对比赛的成败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团队中任何一个队友出现一丁点儿差错,就会全盘皆输。

    “有一天,老师突然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比赛,有一个团队还需要一个制图的人员,当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杨鼎微笑着说,“既然决定要做了,就要尽力,无论结果怎么样。”

    “刚开始组队的时候,队友的协调性远远不够,不是他快,就是我快或者是另一个队友快,怎么都配合不到一块儿去。”杨鼎说,“怎么办?只能反复练习,一点点儿磨合。团体赛不仅要看团队的速度、准确度,还要看我们之间的配合度”。通过3个多月的培训、苦练,他们3个人从最初实验步骤时间不能统一衔接到最后毫秒无误地默契配合。

    等待比赛的过程令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异常焦灼。“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第二学年,学校给我们开设的大部分都是专业课,再加上从小对机械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杨鼎说,但是比赛前的培训还是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没有白天和黑夜,更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都不断尝试、改进,甚至吃饭时还在讨论,睡觉前还想着有什么地方没有准备充分。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会碰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只好求助于带队老师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就在出发去天津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杨鼎更新了自己的QQ空间:“出发了……能睡一晚上……”

    比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实践加工,另一部分是对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详细讲解。“我在比赛中主要是负责讲解和最终的装配和调试环节。”杨鼎告诉记者,“团队中每个人都熟练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我们提前5分钟完成所有操作。”

    “裁判说,中间出现了若干的小失误,总共扣了我们5分。但由于我们的设计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主题要求,并不影响总成绩。”杨鼎说,最终获得了该项目团体一等奖,艰苦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

    提起已经毕业一年多的杨鼎,带队老师张利仍印象深刻:“杨鼎同学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强,性格也不错,跟大家能很好地合作。”

    谈起指导老师,杨鼎充满感激:“能获得这么好的一个成绩,很感谢系部的老师们,是他们给的机会也是他们赋予的能量!”

    “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是最重要的。”回想起在国赛中取得的成绩,杨鼎说,在准备比赛期间,不仅要不断学习技术本领,还要协调好指导老师、团队成员的意见。现在他仍十分怀念大家拧成一股劲,为了一个目标儿努力的那个氛围。“大赛中培养的细心严谨以及协作精神,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

    谈起现在的工作,杨鼎说:“有很多涉密方面的工作,已签定保密协议,不能透露。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融入单位大家庭中,同时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团队中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河南一培训学校“三年两证”招生骗局调查
狱警接受服装设计培训
杨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湖北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将达到5000元
文科生也有远大前程
高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