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本报在头版以《别“剩”》为题,报道了山东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倡导节俭的故事。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网站围绕“节俭能改变什么”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讨论。这组报道和讨论不仅在校园内引起强烈共鸣,而且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截至12月25日,本报共在要闻、共青视点、综合新闻等版面上刊登相关报道18篇、网友留言摘录3篇。报道分别从各界青年、在校大学生、网友、专家学者等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人们对浪费的反思和对节俭美德的认可。
“节俭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现代文明,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节俭,倡导科学消费,制止浪费,应该是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读者曹建明在来信中说。
“光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光盘”位列第二,从此也可见一斑。
更多人在用行动表明自己践行节俭的决心:记者在某微博网站中搜索“光盘”,几乎每天都有数十名网友在微博上晒自己“光盘”的照片和感想。“倡导光盘,行胜于言。”一位网友说。
许多学校出台新举措,提倡节约,大学生的节俭意识在增强,“光盘”行动的队伍迅速壮大。
山东理工大学在全校开展“象牙塔光盘行动”,倡导同宿舍学生合伙“拼饭”减少浪费,学校餐厅同时也推出“半份菜”,防止浪费;江西理工大学在学校食堂推出“光盘换水果”活动,每天送出1200份水果,培养同学们的节俭意识,鼓励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东北林业大学学生会的同学则通过举办“光盘”抽奖活动,帮助同学们养成节俭的习惯。
“一方面,到食堂吃饭,学生主动‘不多点’,另一方面,食堂也主动‘不多打’,这样就自然能实现‘光盘’。”光盘行动发起人张页认为,其实,“光盘”应该成为一种每个人自然而然就会去做的“习惯”。
张页说:“只有当人们开始消费一种资源时,都会自然而然地绷紧节约的‘神经’,按需消费,节俭才真正能称得上习惯,‘光盘’才能作为社会的共识而越来越深入人心。”
此外,在本次讨论中,本报尝试借由新媒体平台,扩大“节俭能改变什么”话题讨论的受众面,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一个多月来,本报共通过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推送“节俭能改变什么”话题微博27条,吸引众多网友参与热议。截至目前,共有124.7万人次阅读相关微博,微博总转评量达3500多次。
至此,本报围绕“节俭能改变什么”所组织的报道和讨论将告一段落,然而,中青在线网站仍将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请读者继续关注。
欢迎读者参与以“节俭能改变什么”为主题的互动讨论,请关注中国青年报的法人微博账号或者微信公共账号(zqbcyol),投稿邮箱news@cyol.com
相关文章:别“剩”
相关专题:节俭能改变什么
本报记者 王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