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内部管理不全 捐助渠道不畅 造血能力不足

民间公益不能“做好事只有自己知道”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张玉甫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06日   06 版)

    近期,被当地媒体热捧的郑州“雷锋哥”孙德坤,因长期不顾家庭,以及一意孤行违反公益组织规定等原因,遭遇公益组织的质疑,引发社会反思。近日,河南本土成长起来的公益品牌,每天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免费提供早餐的“爱心早餐”又起内讧。该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因利用“爱心早餐”新浪官方微博账号对捐助者表示不满,与现任管理团队在网络上大打“口水仗”。

    随着民间爱心人士以及爱心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不断涌现,他们在赢得了社会尊重的同时,也面临着奉献爱心反被质疑、内部管理不健全、捐助渠道不通畅等诸多困惑。民间公益的未来该如何发展,仅凭一腔热情是否足够?

    “爱心早餐”起内讧曝管理问题

    “爱心早餐”是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善缘公益社联合发起的一个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热腾腾早餐的公益项目。

    自2012年12月29日在郑州发起以来,除今年春节和十一国庆节两个法定节假日,“爱心早餐”每天都会定点定时免费投放。每份价值5元的早餐,有包子、豆浆、鸡蛋、粥,环卫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搭配。

    如今,“爱心早餐”已在河南省郑州市和新乡市建立4个发放点,一般每个点每天发放60份早餐,稳定的受益人群约有近400人。

    2013年11月22日,名为“林国雅V”的网友发布了其给“爱心早餐”捐款的微博,“爱心早餐”新浪官方微博却表示了不满,认为其“借公益炒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2013年11月24日,“爱心早餐新乡站”发出声明,称“项目官方账号于2013年11月22日被私自更改密码并发布不实言论,其言论不代表组织观点。”

    很快,一场围绕着“爱心早餐”的口水战,在网络上愈演愈烈。

    据了解,发布质疑微博的人叫梁春华,是爱心早餐的最早发起人之一,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梁春华和现在的负责人宁泽西、李明亮等人分道扬镳,但“爱心早餐”官方微博密码依然由梁春华掌握。

    梁春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3年11月22日,当他看见“林国雅V”在自己的微博上“显摆”为爱心早餐捐款一事时,觉得是炒作公益的作秀行为,心生不满,想反驳一下。“当时我自己的个人微博账户和‘爱心早餐’同时处于登录状态,误用‘爱心早餐’发布了信息。”

    对于现任管理团队认为梁春华“私自更改密码,至今还把控着”的态度,梁春华称“爱心早餐”微博是他注册的,作为发起人之一,他不认为自己现在已与“爱心早餐”公益事业毫无关系。

    在双方的“口水仗”中,“炒作作秀”和“项目不公开”两个词多次被提及。

    梁春华表示,自己对爱心早餐主要有两点不满:第一,部分捐助者借公益炒作,是一种作秀行为;第二,基金监管不透明。

    对此,2013年12月25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微博第一时间发出声音:“爱心早餐”,非一人之早餐,非私利之早餐!公益为众然做公益者寡,私利为寡而行私利者众!公益之路本就略显孤单更漫漫修远,同行之人更应且行且珍惜!

    捐助渠道不通畅遇尴尬

    在“爱心早餐”发起人与现在管理团队在网络上针锋相对时,一些爱心志愿者团体和公益组织则面临着捐助渠道不通畅的尴尬。

    在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有一个由在校学生组建的“爱心接力部”,他们接收校内师生、社会人士捐助的衣物,统一清洗、消毒后,捐给有需求的学生和校外需要帮助的群体。

    然而,随着“爱心接力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积压的衣服成了头疼的问题。

    “我们和贫困地区的联系比较少,所以导致衣服囤到这里送不出去。而社会上知道我们的人也不多,前来领取衣物的,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洛阳师范学院校团委的王晶感到很无奈。

    河南一家食品爱心企业捐赠负责人说,他们献爱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慈善部门,然而,慈善部门繁琐的捐助流程和态度,让他们碰了壁。

    “拨打慈善部门的电话,有时候打了好多次都打不通,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就让下载个表格,填写捐赠数量、价值,然后就没下文了。”该负责人说,“难道是慈善部门觉得我们的捐赠规模小吗?人的能力有高低,企业规模有大小,捐赠也是量力而行,只要是捐赠就应该给予鼓励,个别慈善部门的做法,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无奈之下,一些爱心志愿者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始在网络上寻求突破。

    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名为“捐旧衣服吧”的贴吧异常活跃,目前月活跃用户达6万人,累计发帖26万多条。

    “黔岭公益”是对乡村孤儿、留守儿童等进行救助的一个草根公益团队,至今已成立三年多。

    2013年7月,“黔岭公益”发起人李璞在“捐旧衣服吧”里发布了一条希望网友捐献旧衣的帖子。很快,李璞学校的两间22平方米教室已装满全国各地寄来的衣服。“大约有2000多套吧,全国都有寄的。”

    “造血”能力有限成明显短板

    在记者接触的几家民间公益组织或团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识:民间公益具有结构简单、流程清晰、财务透明、做事细致的优势,不过,除了面临内部管理、捐助渠道等问题外,没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相对固定的善款来源也是民间公益明显的短板。

    2013年11月22日,在郑州北郊城中村的邵庄,一家门头上写着“雷锋商店”四个大字的店面悄然开张,这家店面被当地媒体称为“河南省首家民间公益慈善商店”。 

    店老板是一位身高不足1.3米的“小女孩”,名叫周勇兆,朋友们都叫她的昵称“星星”。星星今年已经28岁,因为身患垂体性侏儒症,星星的身材样貌和声音,永远停留在了“童年时光”。 

    星星是个好强的女孩,就业不成,她就自己创业。“雷锋商店”所经营的商品,都是星星和公益爱心人士一起募集而来的,有衣物、图书、饰品、玩具等。

    “把捐来的东西再卖了,合适吗?”面对公众的不解,星星解释说,“我们在劝募的时候,就会告诉募捐人,这些物品捐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捐给公益组织的爱心仓库,这里的物资全部是免费捐献给需要的人;还有一种是捐给雷锋商店。这个提前就会告知,尊重捐赠者的选择。”

    星星说,这种公益与商业结合的形式,不仅能让爱心人士捐赠物品循环利用,保护环境,还能将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残障和弱势群体就业。

    然而,正式开业的前两天,营业额分别是70元、94元,第三天创下新高时,也仅仅122元。

    处于类似窘境的,还有自称“终身义工”的方红。除了河南省发起较早的民间公益团体“恩来公益”,方红还创办了“河南狮子会”、“中国时间银行网”、“中原爱心联盟”等公益组织。 

    方红说,2010年之前,他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一直靠自掏腰包来维持,最困难的时候,曾卖过一套房子和一辆汽车。 

    慢慢地,方红也有了一些改变,他说:“自我造血,或者叫社会企业模式,是公益组织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如驻马店的‘遂平公益’,他们出资组建了一个腰鼓队,平常做一些盈利性的演出,然后用这些资金做公益。这种自我造血的模式能够让我们这些公益组织走的更远。”

    “做好事儿只有自己知道”很危险

    2013年11月16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中心调查的“2013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发布,该调查囊括了国内1000家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信息,从基本信息、治理与管理、项目、财务四个工作层面进行解析,民间公益组织整体平均分仅为26.95,60分以上的机构仅有61家。

    对于这份榜单,有机构叫屈:“我们机构网站上有项目披露呀,为什么只得到了几分?”对此,主办方的解释称:“大多数机构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做不到有效和集中,许多机构项目动态信息仅仅依靠活动图片的发布。关于机构的治理和管理信息方面,披露信息也非常分散。”

    “做公益并不是只有爱心就够了,对民间公益组织来说,一定要加强内部管理,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的运作机制。”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许娜说,“拿自己的个人资产做公益,可以不公开,但如果接受了别人的捐助,就需要把接受的物资、发放的情况、是否用于公益组织的运作费用等做到公开、透明。否则,‘做好事儿只有自己知道’是很危险的。”

    民间公益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与之相反的却是,民间公益的自身生存却日益窘迫。有调查显示,能生存2年以上的民间公益组织,不足百分之三十。

    据记者了解,目前河南民间公益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个人倒贴、企业募捐、从基金会获取。其中,单纯依靠个人倒贴的多处于“朝不保夕”的状况,持续运作很难得到保障。

    不少民间公益组织虽然能够得到企业的募捐,但因难以实现民政注册,遇到“身份”的尴尬。如此一来,这些公益组织接受捐款和捐物时,企业和个人不敢与其开展深入的合作。而支撑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志愿者,也出现流失的现象。同时,由于慈善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人才奇缺,缺少专业性也影响着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对此,郑州大学社会管理学院教授纪德尚认为,社会爱心人士、各种公益组织和团体的行动,切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宣扬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但爱心公益也是技术活,民间公益不能仅靠热情。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作为公益组织本身,也应该加强自律,努力畅通渠道,积极进行登记注册,公布各种慈善数据,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让爱心活动在阳光下公开、规范运行。”纪德尚说。

2013年 官媒发声“渐入佳境”
民间公益不能“做好事只有自己知道”
公安部打拐办:2013年1~10月解救被拐儿童逾2.4万名
青岛出现春节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