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谷》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郊区农民淘金的故事。
历史慷慨地赋予过京郊农民一次发财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家门口发现了金子。这些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从土里刨粮食、刨衣裳、刨房子、刨婚嫁费的农民,借着允许个人采金的政策,为发财结伙苦干。他们的身份,从小里说,是没有脱离土地的淘金工;往大里说,是这一方村镇企业的创始人。可惜他们为美好理想奋斗的时间并不长。到2005年,政府考虑到安全、环保等诸多问题,关闭了小金矿。《淘金谷》里的农民们在这段“终结”农民生涯的作坊式奋斗历程中,往口袋里多塞了钞票,然而并没能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角色的转变。《淘金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绝无仅有的历史当口。
该书描述了淘金工的生活。它以一连串富有生活质感的画面,逼近真实,刻画了那个历史节点的乡村面貌,呈现了各色人等在金色诱惑下的人性扭曲、迷失和回归,揭示了国民劣根性泛滥的严酷现实。
该书中的田有,可以说代表了那个年代正能量的淘金工典型。他纵然有过因为一念之差私藏金子而被罚款的丢人经历,然而面对道德沦丧、良心泯灭等丑恶现象,他始终坚守正义。人们对金钱的渴求是如此赤裸、如此肆无忌惮、如此不择手段。田有憎恨一些人的贪婪;鄙视一些人盗采金矿、抢先夺金“最阴损的一招儿”;他对“倘若谁先富起来,人们的反应往往先是羡慕,后是嫉妒,接下来就是憎恨了——恨别人,恨自己,恨社会”的民众情绪显得无可奈何。
《淘金谷》对因金而起的国民劣根性进行鞭笞。最可贵的是,它展现了一群人的事业奋斗、物质求索和精神救赎。他们不是不爱钱,但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遏制着贪欲的膨胀。淘金的过程也成为一群人净化灵魂、救赎国民精神的过程。
书中所描述的时段,正是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初。一群村民开矿的作为,正融入了中国乡镇创业的滚滚洪流中,因而具有了特定的历史意义。此时,中国乡镇企业产值由1978年占农村社会总产值不达1/4的比重,发展到1987年的首超农业总产值,高达52.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上世纪80年代的淘金工们犹如勇立改革潮头的猛士,改写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历史。
今天,田有的时代,连同田有时代的村庄,早已被亿万农民工闯入城市的呼啸的大潮所掩盖。然而,乡土之根还在,那绵延不绝的国民劣根性也还在,救赎国民精神的行动更在。因此,《淘金谷》为人们刻意展示的农民工前身——那批在改革之初创业的农民奋斗故事,就拥有了新的意义。
《淘金谷》在结构上保持了贯穿到底的悬念。这不是侦探小说的推理悬念,而是基于生活逻辑自然形成的现实悬念。书中白毛人的数次出现,日本鬼子藏在金库里800块金砖的去向,伙计王全盛的来历,时隐时现的狐狸的出没,都使该书具有了富于逻辑的内在发展驱动力。就连为寻找女友而屈身当了淘金工的痴情小伙魏山河,以及钟情于外来女冯月而不与王翠玲同房的大哑巴田广平,这两人算不上离奇的爱情故事,也被设置得悬念迭起,一波三折。这种看似无心安排的视角结构,暗藏着作者用心经营的变数。它以强大的把控能力,实现着生活的内在逻辑与因果关联的统一。
作品偏爱口语,突出了京东口语的地方性、民间性,表现了这一方语言历史悠久的积淀。作者在写作之前,已经从民间淘得了七八百条口语。如“人老精,马老猾,兔子老了鹰难拿”;“让你打狗你不敢骂鸡,让你往东你不敢往西,让你上炕你不敢下地”;“人浪笑,猫浪叫,猪浪吧嗒嘴,狗浪跑细腿”;“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养得起猪就垒得起圈,娶得起媳妇就管得起饭”等。那丰富、智慧的口语,为读者搭建了一座源自远古的风雅文脉之桥,再现了20世纪末京东那鸣响起锹镐的掘金声响和人欢马嘶的最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