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是“中国渔都”。但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一条鱼从加工厂到市场再到餐桌,看似简单的行程,却要“游”过生产—流通—餐饮等3个环节,分别由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3个部门进行分段监管。
这一容易互相扯皮的市场监管模式,如今在舟山,由工商、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整合而成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全程监管。
舟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芬芬说,过去分散在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能被整合后,一个局就可以把一个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管起来,“最大的好处是以前的外部协调变成了现在的内部协同”。
舟山市领导认为,3局的整合不仅实现了对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的全程统一监管,同时解决了职能交叉、管理重复、相互推诿等问题,有利于市场监管效能的有效提高。
党政部门从45个减至33个
市场监管部门的统一,只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市正在推进的“大部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市委市政府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农林局整合组建成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重新组建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组建新的市商务局;外事和侨务合并为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台湾工作办公室);组建市海洋行政执法局,与市海洋与渔业局合署办公,等等。
据了解,机构整合后,舟山党政工作部门从45个减至33个。其中市委工作部门从11个减至8个,政府工作部门从34个减至25个,分别减少27.3%和26.5%。
在舟山所属四县区中,党委工作部门从10个减少到6个。岱山、嵊泗两县政府工作部门从25个减至19个,定海、普陀两区从23个减至17个,分别精简24%至40%。
舟山是我国首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是我国第4个也是唯一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级新区。在去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建立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作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去年年初,以“大部制”为代表的行政体制创新工作提上日程,这也被舟山自称为新区改革“第一仗”。
舟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林德伟认为,舟山的这轮机构改革在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方向上更进了一步。
如定海区,区环境保护局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合署办公;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区体育局职责整合,组建区文体新闻出版局,并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亦为舟山市本级所未有。
据了解,舟山此次“大部制”的改革是着眼新区开发建设需求推进的一次大部门综合管理改革。为优化部门机构设置,舟山组建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市委办、市府办与其合署,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同时实行大市场、大城建、大海洋、大农业、大文化、大卫生等大部门制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舟山此次行政体制改革注重强化经济功能区的建设,根据不同的区域功能和发展定位,设置了新城、海洋产业集聚核心区、普陀山-朱家尖、金塘、六横5个经济功能区,赋予经济功能区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政权和开发建设决策权,各经济功能区均设立管委会,为新区管委会的直属机构。
其中,通过机构整合所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全面整合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的职责和力量。
据介绍,除在市场监管部门上实行全程高效的统一监管,舟山此轮改革还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海上综合执法机制,整合海洋与渔业、港航、国土、文广、水利水务等部门涉海执法的人员与装备,建立全市范围内统一的海上综合执法体制。同时,与省部属涉海执法机构共同构建海上执法预警系统和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的联合执法体制。
县处级和科级领导职数分别减少46个和79个
此轮机构调整,舟山将政府职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模块。舟山市希望,通过部门机构改革,将部门职能由以事权为中心转向以功能为中心,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职责权限明确清晰的组织架构。
据统计,调整后,舟山市本级29家改革单位还减少内设机构67个。收回的160个编制,占到29家改革调整单位机关编制总数的15.8%。同时,减少46个县处级领导职数、79个科级领导职数,分别减少27.9%和16.8%。收回事业编制580个。
对编制精简后的超编人员,实行系统内各部门的余缺调剂,同时探索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调剂使用,统筹用于新区开发建设重点领域和基层基础管理、公共服务等岗位。最近,舟山就选派了300名市本级的干部充实到功能区、基层一线和重点工程。这其中就包括了机构合并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
同时,舟山还出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市级机关科级干部管理办法》,有100余名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提前让贤。
陈芬芬认为,舟山此次改革,最大的变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前所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调整、转移力度非常大。
据悉,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后,舟山保留的非行政许可事项仅有137项。
简政放权与强化服务并重。舟山市委相关领导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质不仅仅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据介绍,舟山在机构改革后,还全面清理了相关制度和审批事项,对于不符合改革方向,或者影响下一步新机构运作的制度、流程进行清理和调整,“目的就是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为新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不对口的烦恼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舟山市行政大楼西北侧一幢不起眼的小楼里。记者看到,门口挂着的,除了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牌子,一边还挂着舟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舟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舟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4块牌子。
“这也是无奈,一方面为了适应与上级部门的对口,另一方面也因为执法主体的需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其实,这样的加挂不仅仅在市场监管局。在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口,还有舟山市经济合作与投资促进局、舟山市物价局的牌子;在舟山市商务局,则挂着舟山市商务局、舟山市粮食局的牌子。
陈芬芬说,舟山只有百万人口,但过去,政府机构设置与杭州、宁波等没多大区别。无论从数量、种类还是规模,都不太符合舟山陆地少、海域面积大、海洋资源发达的实情。
据了解,此次舟山“大部制”改革,既是浙江行政体制上的先行先试,也是舟山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创新。从2012年始,舟山市委、市政府就着手改革创新新区行政体制研究工作,去年初,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被列为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重点调研课题,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课题组,有关方案几经调研、反复酝酿和修改,最后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准。
据悉,舟山市、县(区)党政府机构改革初步方案拟定后,舟山相关领导专程到省里相关厅局沟通、协商,“许多部门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不赞同的”。
舟山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一些上级部门仍习惯于传统管理或管制思路,认为部门被改革整合了,就是下级地方对自己这一部门(系统)不重视,改革断了他们的“腿”,更有甚至通过项目经费、考核等手段进行干预。
显然,这样的困难,不是单靠舟山一己之力可以解决。
改革后,定海、普陀二区,17个区级政府机关就对应着46个省级部门,有的大部门的上面有三四个“婆婆”,年底,光汇报总结就得搞好几个版本。“到省里开会,派个‘副局长’,人家就以为对这块工作不重视,每次都要解释半天。”舟山一位局领导说。
“大部门制的改革涉及政府内部权力结构的重组与调整,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制度格局,触动部门利益。”在陈芬芬看来,创新行政体制应当是强调职能的优化组合,把一些分工过细的部门加以合并,便于统筹管理,这也是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政府部门机构的设置是一个形式,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把管理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这才是改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