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事件观

他人羡慕的殿堂与自己渴望的荒野,走向哪方

黄昉苨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22日   09 版)

    当温饱不再成问题,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一定在那些他人都羡慕的地方吗?

    这也许是如今这一代年轻人迟早都会去思考的问题。30岁的浙江人陈洋,就想要换一份工作,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在如今的岗位上,他觉得自己变成了“自己曾讨厌的那种人”。

    最近这一个多月来,许多陈洋的同行透过媒体表达了类似的惆怅:工作稳定平淡,所做的事务谈不上喜欢,待遇也没有自己预期的丰厚……这些话听着顺理成章,然而,足以在家中引起混战,在媒体上引起一轮又一轮论战,主要原因是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光鲜”职业——公务员。

    有媒体评论说,在2013年中央出台一系列通知消除“灰色利益”的情况下,这些公务员抱怨自己“为官不易”,属于富贵闲人的“撒娇”。可是细读这一个个公务员的自述,字里行间主要在意的,似乎不是利益的锐减,而是对“人生应当如何度过”的迷惘。这才是我觉得这一轮讨论与以往最不同的地方:终于,让人羡慕的高福利,不再是让自己人生平淡无味的理由。

    就像陈洋,从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成为公务员,做小生意的父母以他“稳定、体面”的工作为傲,但陈洋自己却觉得被“打败了”:每天围着领导转,用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攒出“没有一句实在话”的八股文报告,就像台机器,忙忙碌碌,而又浑浑噩噩。

    与此感受类似的还有上海一个已经辞职的公务员。同样是从名牌大学毕业,同样令父母深以为傲,但在机关工作7年后,这个没有透露姓名的前公务员感受到了“碌碌无为”: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当然,还有“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

    可对于这位仁兄的自述,最悲哀的一点,也许是“碌碌无为过7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

    这叙述让人想起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他们按部就班地工作,没什么职业成就感,也没什么存在感,每个人都不过是流水线上可以被轻易顶替的一环而已。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不管中央发不发文件,大把在体制内流水线上感到生命在耗损的年轻人,恐怕迟早会有此一问。

    我们熟悉人人艳羡公务员的理由,就连如今媒体上的争论,也多半纠结于薪水是否合理、福利是否有他们抱怨的那么低,等等。就好像经济条件是个大口袋,能够包下一切生而为人的需求与抱负。

    只是,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驱使人类的若干本能需要中,吃喝饱暖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属于最低层次,而后是安全、社交、尊重以及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谈论的公务员职业的种种优点,譬如医保、福利、稳定,都属于级别较低的安全需求,而传说中的“灰色收入”,或者“清闲”,说到底也只是最低级别的生理需求。

    可像陈洋或是那个匿名的上海前公务员,他们所迷惘的,却是“自我实现”这一层级的问题。他们的父辈,也许在童年饥寒与半生动荡后,认定了“公务员”的牢靠与幸福。但在如今这个要素自由流动、每个行业都各有精彩的时代,稳定与清闲,并不能给子女人生一个完满的答案。

    而我也怀疑,怀着这样一颗不安分的心,就算一时因丰厚的福利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待住了,数十年后,回首一生,会如何看待自己为一份他人眼中光鲜的工作而错过的青春、梦想与活力?

    那些公务员的迷茫,可以是每一个年轻人在事业上的迷惘,更可能是80后一代人多少都要面对的迷惘:在他人羡慕的辉煌殿堂与自己渴望的自由荒野中,走向哪一方?

    事实上,除了稳定的收入,公务员工作还有着其他特点,它或许不需要太多创新,却需要细致谨慎地工作。它不会是每个人都感到幸福的岗位,但一定有人能在这样的岗位上感到幸福安心。就让合适的人,去争取这份工作吧。

    至于对陈洋或是那名已辞职的公务员,何必惋惜?他们曾经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人人艳羡的优秀学生,他们渴望成为开拓一番事业的人生赢家,他们有不停学习的动力——说真的,不论父母反对得多么激烈,他们当然应该转头改变自己的职业,试试自己的性格,会在哪一个行业绽放人生的精彩。

    或许会成,或许会败,但至少,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他人羡慕的殿堂与自己渴望的荒野,走向哪方
农用三轮连接的他乡与故乡
回家的行囊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