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补贴是什么标准?各县、乡分别被划拨了多少补贴?具体到某一享受补贴的主体,从何时开始领取,领到了多少补贴,符不符合领取补贴条件,有没有存在“骗补”行为?
对于外人而言,这些问题似乎难以知晓。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互联网上鲜有相关数据,一些补贴项目的文件也因年代久远而无从在公开渠道中查找。
其实,财政补贴并非没有全部公开。在一些发放补贴的文件中,我常看到“村级公开”或“内网公开”的表述,但从目前来看,这种范围的公开显然难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当然也有正面的例子。我注意到,在《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中,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玉米良种补助资金等至少100项财政专项资金的有关文件、各县收入情况,均可查到。电子政务时代,公开的范围和方式是考验政府公共行政能力的试金石。
更引人深思的是,当财政补贴发放被质疑之后,按制度安排,经常由同级政府部门调查,但有关部门要么被利益捆绑,要么怕被问责,这样一来,“同级自查”容易使调查沦于形式。
隐患不难预防,真相也不难弄清。在常与土地关联的涉农补贴中,改造多少地、种了多少粮食等都是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轻易查清的事。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愿不愿公开、愿不愿接受监督。
卢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