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三个月完成全年征拆任务 未发生一起群访事件

包头北梁:拆迁拆了矛盾 棚改改了作风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27日   06 版)

    “小区周围的商铺挺繁华,有学校、医院、幼儿园和大型超市,很方便。我们这些从棚户区搬迁过来的居民都很满意。”高俊平说。

    高俊平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居民,这两天,他一家人正忙着装修新房——50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高俊平将原本餐厅的位置改造成书房,将来再给孙子摆一张大书桌,让孩子有个宽敞的空间读书学习,未来的生活是可以预见的美好。

    据了解,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是目前全国城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典型的连片棚户区。只有13平方公里的北梁棚户区住着3.5万户近9万人,人均住宅面积不足15平方米,几代同堂的状况并不鲜见。这里城市功能严重退化,95%以上的道路狭窄弯曲,“一人巷”随处可遇,供热、燃气等公共设施更是空白,有的地方平均900多人才一个厕所。

    2013年2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亲临北梁棚户区考察,并对这里的棚改作出重要指示,北梁棚户区全面改造工程启动。

    在工程启动之初,众多北梁居民既充满期待,又心存疑虑。采访中,多名北梁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最初的疑虑就是这次拆迁政府官员能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会不会和以往的开发商拆迁那样,总是让老实人吃亏?会不会房子被拆之后,迟迟无法搬入新居?

    如何消除北梁棚户区居民的这些疑虑,成了此次北梁拆迁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包头市副市长高志勇说:“在过去的拆迁工作中,常常由于拆迁补偿制定不透明、方案公布时‘一揭两瞪眼’、老百姓如果不同意就强拆等问题,引发社会矛盾。为此,包头市的决策者下定决心,此次北梁棚改必须要体现公平、透明的原则,并且把制定规则的权力交到群众手中。”

    从2013年3月初开始,包头市和东河区两级政府抽调2167人组成94个调查组,历时一个半月,对整个北梁棚户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经过摸底之后,一个初步拆迁补偿方案“出炉”,并面向所有北梁居民征求意见。结果,这个初版方案遭到了北梁83.7%的居民反对。但4个月后,北梁居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修改版的拆迁补偿方案赢得了80%以上居民的支持。

    从80%以上反对到80%以上赞成,这中间,北梁棚改区发生了什么事情?

    首先,为了让居民对棚户区改造有个深入了解,东河区组织400多名北梁棚户区居民代表到山西省大同市某棚户区搬迁安置示范小区参观。带队的干部告诉大家,“我们北梁的安置房,就照着这个标准建,而且只能更高”。

    之后,在北梁棚改征收补偿方案修改过程中,政府又把“定规则”的权力交给群众。数十轮自下而上的征询,提出意见建议106条,举行了5场有居民、法律顾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大规模听证会,征收补偿方案数易其稿。

    最后,这个被广泛认可的征收补偿方案提交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了拆迁居民对公平的担心。

    比如,方案中的“住房保障”条款规定,对现居住面积低于25平方米的被征收人,提供50平方米的廉租房作为住房保障,同时以原居住面积为基数,给予货币补偿,补偿金可参与政府监管的商业产权购买。这是一个“双保障”,既可改善居住条件,又能保证居民的就业、创业。此外,对现居住面积在25~50平方米内的被征收人,提供65平方米的安置房,作为住房保障。

    这个“住房保障”条款得到了广大拆迁户的赞同,大家认为,这既关注到了最困难群众的疾苦,同时也兼顾了条件稍好群体的利益。

    在东河区财神庙街道办事处主任石丽娜看来,北梁棚改不仅是拆房子的过程,更是拆矛盾、改作风的过程。“当动迁干部踏入群众家时,群众可能会对你发火,但干部要学会耐心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还能找到拆迁的‘金钥匙’。只要是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事、做事,老百姓总会相信你、支持你。”

    住在北梁大财神庙福义街大水卜洞49号院的王美荣今年92岁了。从动迁工作一开始,工作人员便耐心与老人沟通,给老人讲政策,老人总是说,“我就想要100平方米的底店,或者给我80万元也行。”虽然感觉老人家根本没有要搬走的意思,但动迁人员不厌其烦,三天两头上门劝说,帮老人做家务,老人终于被感动了,点头同意搬迁。老人搬家那天,福义街十一片区所有动迁干部都来了。

    还有一位动迁干部告诉记者,在北梁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双目失明,10多年前,儿子在车祸中遇难。儿子去世后,母亲精神失常,无奈之下把正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叫了回来。10多年来,女孩和父母住在北梁一个十多平方米的破房子里,每天精心照顾父母。

    依照《征收补偿方案》,这家人除了可以置换一套50平方米的楼房之外,还可以享受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可是,这家人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想要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楼房,一家人住在一起,便于女儿继续照顾父母。然而,如果选择一套80平方米的楼房,这家人又根本没有能力再交付超出安置面积的数万元差价。尽管动迁干部多次登门,但这户人家始终咬定就要80平方米的楼房。

    后来有一天,当几名动迁干部来到这家人住的房屋时,发现屋内冰冷破旧,一家三口正在吃黑乎乎的饼子,没有菜。动迁干部也尝了尝饼子,刚吃了一口就被噎住了。那天,这家人为了不耽误拆迁工作,决定先租房子住。目睹眼前的情景,动迁干部含泪答应4年后保证让这家人迁到80平方米的楼房里。

    从屋里出来后,一名动迁干部提议,先给这户人家申请一个银行账户。参与动迁的干部自愿每月从私人腰包里拿钱存入账户,每人每月存多少数额不限,但4年后必须为这户人家凑足购买80平方米楼房的数万元差价。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在场所有动迁干部的响应。讲述这个故事的干部没有向记者透露如今已经存了多少钱,但他坚信4年后一定能存够。

    类似的感人故事在北梁动迁的各个片区都有发生,也许人物不同、情节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广大动迁干部用自己的真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动迁组,有的老百姓送来了锦旗、感谢信,有的老百姓看到动迁干部生病了,送来了药品,还有的老百姓过节时送来了自家做的油饼、饺子。用一个动迁干部的话来说,“只要你愿意与群众心贴心,群众就愿意把你当亲人”。

    据了解,截至2013年11月30日,北梁棚户区改造百日攻坚战收官,仅仅3个月,完成1.15万户的全年征拆任务,在如此大规模征拆中没有发生一起群访事件或治安案件。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1月27日 06 版

余留芬:用企业家的眼光经营村庄
团安徽省十三届三次全委会召开
团山东省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第九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展”启动
全国“扫黄打非”办曝光50种非法报刊
济南铁路局上海动车队推出敬老服务
野外线路工 双面“武秀才”
包头北梁:拆迁拆了矛盾 棚改改了作风
一段以外来工名字命名的铁路
不要把公务员当成一个集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