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2月5日是正月初六,一大早,在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和谐社区,村里外出打工的几个年轻人便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起程了。
这一天,赵福禄也起了个大早,但老赵不是出去打工的,而是和村里几位村民商量节后果木的管理问题。
老赵的家原本不在邓州。2011年8月,他和全村1760多位乡亲从邓州邻县的淅川县香花镇刘楼村搬迁到了这里。
老赵说,刘楼村紧挨着丹江,2014年汛期中线工程通水后,刘楼村就会被淹没。
提及在淅川老家的日子,老赵很是得意,“我的饭店在丹江风景名胜区,一年能收入80万……”原来,赵福禄在丹江边开了10年饭店,专做丹江鱼宴,生意十分火爆。
“搬迁移民,你岂不是损失了不少?”记者问老赵。
“国家要调水,为了大家,我这个小家损失点儿又算得了什么。”赵福禄笑着说,“只要有头脑,再加上肯干,新家的日子一定比在老家有奔头。这不,今年我的‘三年规划’就要出效益啦!”
谈起他的“三年规划”,老赵滔滔不绝。搬迁前,他就已经在裴营乡做了3个月市场调查。搬到新家后,老赵马上向全村展示了移民生态产业园规划:流转移民新村生活用地,投资8000万元,建立一个移民生态产业园,产业园集林果、蔬菜、养殖、采摘、观光、餐饮于一体。建成后,可解决200名移民群众就业,并且每年收入至少上千万元。
在大家的帮助下,赵福禄和几位威望较高的村民着手实施发展规划:外出考察,邀请专家,成立公司,走特色农业的路子,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为此,老赵特意制定了“三年规划”,并分步实施,忙得不亦乐乎。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2012年,赵福禄他们流转土地300亩,产业园种植了晚秋黄梨、中华寿桃、美国蛇李以及日本五收葡萄等果木和大棚蔬菜,绿化和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并展开。
2013年,产业园流转土地200亩,建起了千头规模的奶牛场、肉牛场和3万只规模的蛋鸡场,肉牛已经收益三四十万元。
“今年上半年,等各样手续办齐后,产业园的餐饮和观光、采摘等娱乐项目也将铺开。到了年底,蔬菜和第一年挂果的林果将收入200多万元,奶牛和肉牛差不多也能收入四五百万元。”老赵信心满满地说。
“2014年,对我、对国家都是个梦想年。真希望今年汛期后能快些通水,到那时候,经过‘三年规划’,我的移民生态产业园就初具规模啦。喝着家乡流过来的水,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生态果子,那才叫日子甜美、心情舒畅呢!”老赵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在雪野中飘得很远……
本报河南邓州2月9日电
本报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王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