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生活太舒适,我本不应该享受。这么说可能太矫情,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
2009年冬天,考上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后,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秦佳佳便选择了入伍参军,“在校入伍可以保留学籍,当兵不至于放弃学业,可谓是鱼和熊掌兼得。”
2011年11月,秦佳佳重回校园,他主动向学校武装部提交了近万字的军旅总结,“我曾抱怨过,痛苦过,但临走之时,却发现部队一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动着我的成长。”
“我喜欢规整的文字表达,清晰、清楚,有强烈对比和对称美感,有韵律和节奏。” 秦佳佳本科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初中开始,秦佳佳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背诵课文的习惯,“高中语文成绩特别好,课文全都能背下来,英语成绩也优秀,所以高考志愿就把英语和语文结合起来了。”
进入大学后,秦佳佳没有把所有精力放在老师的课堂上,而是阅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大一、大二我尝试了很多新鲜活动,大三、大四除了考研,也读了很多喜欢的书。”
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年少轻狂”的秦佳佳对本科学校有些失望,于是他开始努力地接触外界、尝试新事物。他站在长春最繁华的街头,举着一块写着“家教”的牌子,向路过的家长推荐自己,“一开始觉得像卖东西一样特别难堪,慢慢地意识到单为站而站并没有意义。”
于是,秦佳佳开始注意路上行人的表情、姿势,去猜测和想象他们的生活,在给自己找乐趣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己,“有点文艺青年的感觉,我有点书生气太浓”。
而不上课的时间,他会到周边的乡镇村子里走一走、看一看,找村民一起聊天,“有时候生活的压力让人无可奈何,但又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求,总得找一个比较纯粹的地方去缓解你的累和疲惫。”
大二时,秦佳佳决定考研,并且选定了当时在语言学专业领域里最强的“北京语言大学”。这个意味着激烈竞争的决定,来自他所阅读的《荀子·劝学》篇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秦佳佳明白,如果下定决心、一门心思用尽全力去做这件事情,即使得不到也不会遗憾。
“我的自信源自课堂发言和与老师交流,还有,我读的书稍微比其他同学多一点,毕竟我在努力,在积累。”决定考研后,秦佳佳并没有放弃阅读课外书籍,他喜欢看诸子百家的论著还有现代人对传统书籍的理解,“这些对锻炼我的思维有着重大的帮助。”
即使是考研最紧张的时间,秦佳佳依然忙而不乱:早上两小时学英语、两小时学政治,晚上看专业书籍,而整个下午依然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籍当中。
考上北京语言大学后,来到北京的秦佳佳突然有了“乡巴佬进城”的感觉。
面对北京快节奏的生活、国际化的学校以及校园里忽闪忽现的各类活动,秦佳佳有些浮躁,“当时考上研究生,被本科学校树为一个典范,别人羡慕我,但父母还要一如既往地供我上学,这让我心里有些矛盾。”
此时的秦佳佳,一方面感受到了立足社会和为稻粱谋的艰辛,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人事、知识的理想化和想当然。面对新鲜的生活,他迫切想要脱离出来,从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靠自己创造价值。
2009年10月,当学校网站发布了征兵通知后,他“眼前一亮”。12月13日,他进入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承德驻地,开始了军旅生活。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个带着“书生气”的文弱大学生在部队的两年除了体能训练,还进行了军体拳、刺杀操、格斗基本功的训练。一年后在连队冬季适应性拉练中,他没有掉队,并在连属火器的实弹射击中,被评为连队神枪手。
“怎么处理苦恼?我现在的方法就是去走路。”对于秦佳佳来说,到处走走的习惯能让他脑子无比清楚、沉静。
“我曾抱怨过,痛苦过,但临走之时,却发现部队一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动着我的成长。”重回校园的秦佳佳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部队生活给了他一个安静的环境去理解生活并学会如何工作,他依然喜欢尝试和体验,也依旧用郭沫若先生评价鲁迅先生书法的话语要求自己:“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实习生 诸葛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