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在博客中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潮流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而北京市相关部门却想独占其利,排斥国内的合作,这反映出他们目光短浅,对示范应用的意义理解肤浅。“北京市相关部门看到了示范应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但他们想用示范应用带动北京市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想带动深圳、上海等其他地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是短视的行为,他们没有看到之所以搞示范应用,正是因为系统性强、难度大,仅靠北京一市是不可能发展好的。”
批评缘起于北京市关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的文件,该文件准备把比亚迪、荣威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排除在外。董扬认为,这既不符合国务院的要求,也是对新能源车示范应用的意义理解不深。
新能源车地方保护主义已经被业界批评了多次,去年9月中央出台的政策也专门设定了细则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但仍有地方政府迎风而上,必然事出有因。总体而言,地方保护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担心地方财政补贴外流。地方政府的财政很大一部分来自当地车企的税收,如果拿地方财政补贴外地新能源车产品,不仅造成了资源外流,还无形中壮大了对手,削弱了当地车企的竞争力,这显然是地方政府和当地车企都不愿看到的。
二是担心外地新能源车产品抢占了本地市场份额,挤压当地新能源车产品的生存空间。有的地方政府因为本地新能源车企的产品研发相对落后,为了给它们腾出发展空间,也设立了种种障碍阻止外地技术领先的新能源车进入。不过,去年中央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规定,地方市场的外地新能源车销售数不低于总数的30%,已经将这一藩篱初步打破。
地方保护主义者成功避免了补贴外流,却给新能源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一位新能源车专家表示,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弊病在于打破了产业协同。因为新能源车是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全国各省份都设立电池厂或整车厂,必须各家企业协同配合。但地方保护主义要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都在本地生产,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破坏了产业协同效应。
地方保护主义的另一层危害是阻断了新能源车的自由销售渠道。因为害怕财政补贴外流,有的地方政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设立各种障碍禁止外地新能源车进入。例如北京将出台一个新能源车示范应用目录,未进入目录的产品将无法在本地市场销售。上海也将出台一个新能源车示范应用目录,其思路与北京如出一辙。
这些目录将多数性能领先的外地新能源车挡在门外。例如,目前比亚迪电动车E6和秦都没有资格在北京和上海销售。根据北京的示范应用目录,上汽荣威550插电混动车也无法在北京销售。当然,北汽一款电动车也无法在上海销售。大家刀来剑往,最后是个个受伤。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财政补贴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根源。地方政府对真金白银的考量仅靠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政策约束都难以解决。既然如此,何妨换个思路,用经济杠杆来解决问题?比如国家可以规定中央补贴必须发放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所有新能源车产品,但允许地方政府补贴只用于当地车企生产的新能源车,前提是外地的新能源车可以在当地市场自由销售,不得变相阻止。这样的话,地方政府的补贴不会外流,外地的新能源车也有了自由流通的机会。双方皆大欢喜,地方保护的痼疾或许会更好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