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02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缺乏可持续运作体系,出国成延续项目的选择———

青少年冰球热难解奥运无人之困

本报记者 梁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02日   03 版)

    “克罗斯比那个进球真神奇!”“我更喜欢纳什。”

    下午4点,“首都体育馆滑冰场”几个字在灰霾中时隐时现,两个小男孩手里舞着一根和他们差不多高的冰球杆,讨论着索契冬奥会上的加拿大冰球明星。他们穿过狭长的羽毛球场,走进被塑料棚“包裹”的滑冰场。在他们身后,是一个孩子的奶奶和另一个孩子的父母,还有一个大旅行箱一样的装备包。奶奶看了一眼身边透明的塑料棚,里面已经有三四十个孩子在冰上雀跃了。

    石峻铭的孩子今年上初三,由于很难约到时段,训练改为每周一次,下课后再来冰场的他,训练到10点钟左右才回家。“他练冰球有七八年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让他们参与集体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孩子不去抓紧时间补课反而上了冰场,石峻铭被很多家长认为“不务正业”,甚至她北京市冰球协会副秘书长的职位,也因支持孩子的爱好才“揽”上身。在北京市冰球协会百余名工作人员中,近一半志愿者都是“冰爸冰妈”。在他们的努力下,北京已有2000多孩子参与到冰球项目中,“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已从最初的34支队伍增加到70支,增长率达120%,尤其U8、U6小年龄组的孩子增加得更多。”

    200元1个半小时的训练费,1.5万元左右的装备,这项曾被人们认为的 “贵族运动”,目前也受到很多白领家长的青睐,“冬奥会后,更多家长被唤起冰雪情节,会有更多人让孩子延续冰雪梦。”在协会志愿者李菊惠看来,场地条件和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决定了北京在冰球市场上走在全国前列,但4块标准场和大小加起来有20多块场地的“最高水平”,仍难满足群众的需求。李菊惠表示,北京成人打冰球的目前也有两三百人,“场地先给俱乐部的孩子打,等我们上冰已经是10点了,回家已过午夜。”但他仍乐意看着孩子在冰球场驰骋,“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人才储备的过程。”

    “冬奥会让更多的人喜欢冰球,同时也让专业队更加凄凉。”北京市冰球协会杂志社主编朱峻表示,教练团队不规范、缺乏从小学到大学延续的冰球体系,不断增长的青少年冰球人口却很难成为国家队后备乏力的“解药”,“北京很多中小学已经组建了冰球队,但孩子打到高中就没球打了,加上课业压力过重,到了一定时候,放弃冰球的大有人在。”

    “中国没有完善的冰球教学和运作系统”,在上海某冰球俱乐部加拿大外教马克·西蒙看来,正是中国与加拿大冰球发展迥异的关键。“上海约有200多孩子打冰球,他们分散在4个俱乐部,这与加拿大一个小城市打冰球的青少年数量相当,但在加拿大,他们却能在一起打球。”2007年在北京成为国内俱乐部最早的外教之一、见过北京冰球发展模式的马克,不愿看见上海重复北京出现过的问题,“北京的冰球最起码先于上海5年,我希望上海冰球能打破俱乐部间的隔阂,把所有最优秀的孩子聚在一起,用优秀的教练资源给他们支持,然后通过强强对抗,提高整体实力。”但失败的经历让马克知道,“这会让俱乐部少挣很多钱,只能寄希望大家能把发展冰球作为首要目的了。”

    而在冰球青少年增长迅猛的背后,同样有令马克不解的事,“在中国,很多家长不一定了解冰球,只觉得这个项目很阳刚,希望让腼腆的孩子不要害羞,我在他们面前就像一个医生。”同时,“希望通过冰球成为赴北美留学‘门票’的孩子也有不少。”对学习冰球的孩子而言,冰球帮助自己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也延续了自己的冰球爱好,“有冰球特长能优先考虑,并非决定因素。”石峻铭表示,目前,有几千个孩子在国外延续着冰球爱好,但“真正有希望打出来的,只有五六个。”

    面对中国学生的希望,马克表示,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在内,NHL的选秀通常只有1%的几率,所以,在中国冰球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选择这条路风险较大,不如让他们单纯体验快乐更现实。而在中国冰球队队长王大海看来,目前世界排名第38位的中国队,要想登上奥运舞台,“还需要有更多在NHL打球的华人愿意回国效力。”   

    本报北京3月1日电

CBA进入裁判“横行”的时代?
中国足球的锵锵三人行
青少年冰球热难解奥运无人之困
福建宁德 深化“四下基层” 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