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2时,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到达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数百名中外记者把政协委员“分切割包围”——反恐能否尽快立法、网络安全等成为记者提问的新焦点;十面“霾”伏的“大城市病”、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老百姓“看病难”……这些改革的“硬骨头”怎么啃?记者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向记者开出了缓解“看病难”的药方。他认为应该从医改“细节”入手,对城乡医疗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极为细致的建议。他建议,在城市搞医疗联合体,三甲医院与多个社区卫生院业务挂钩,把社区卫生院作为三甲医院的分院、支院;在乡村进行县乡统筹,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划归县医院直接管理,统一发工资、培训,统一分派专家。
钱学明认为,上述方法将会有效缓解当前“看病难”问题,“别说社区医院、乡镇医院没有好医生,这里的医生就是三甲医院、县医院的专家,轮流坐堂而已。”
“您今年最关注的科技领域改革是什么?有什么相关的提案吗?学术腐败背后应该进行怎样的体制改革?”记者连珠炮式地发问,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在原地站着回答了十多分钟。
14时35分,贺林看看表,不住地说:“时间快到了,回头采访行吗?”这时,远远地看到人群中一个高大的身躯向人民大会堂走来。
“快!姚明来了,你们先去追他吧。”贺林回头指指,但身边的记者没有一个离开,“科技界最迫切需要的改革是什么?”一个问题又追问过来。
贺林扭过头说:“我认为最迫切的改革是做科学能有一个诚实的态度,政治和科学原本是两条路,但现在让两者不分的很多制度让我感觉‘太浮夸’。这边刚拿到院士,那边就去当个什么官,做学术的人不能‘官员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出现引起记者的一阵骚动,他被记者团团围住。
“结构性减税”、“营改增”、“民营经济新36条”执行效果等专业的改革问题被接连抛出,贾康表示,结构性减税是未来的方向,已经在倒逼通盘的财税体制改革,而“营改增”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以后还可能覆盖到铁路、运输、建筑业等领域,未来的方向是通过综合配套的改革设计,让公权力转到新的轨道上来,以达到与现代市场体系相匹配的状态。
对于“择校热”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热点话题,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对记者说,教育支出实现占GDP4%的进程中,政府对部分学校的集中投入,是造成“择校热”的重要原因,未来的改革路径应该是降低现在“专项投入”比例,转向每个学生的生均经费投入。
事实上,在政协大会开幕前,有关“改革路径”的话题已经在委员们的驻地热起来,越来越多的委员都在谈论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路径如何选择,“要不要改”的话题在汇聚起的改革共识面前早已显得落伍。
从今天上午8时开始,数十名记者就蹲守在北京铁道大厦大堂。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刚走进酒店大堂,就走起了“蛇形路线”,一路尾随他的,是记者抛来的包括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内的一系列与国土资源相关的改革话题。这名副部级官员一度被记者逼到电梯最内侧的角落里,“不要着急,这些问题我都很关注,过两天我会在会上说的”。
在改革热土上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晶莹对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极为细致的建议,“‘负面清单’里的内容能不能参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60条以及中美、中加、中澳等双边贸易协定的内容,再细化、减少一些?”
在她看来,负面清单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但现有的“负面清单”还有很多可以放开的地方,“希望能在2014年见到一个新版本的清单”。
“各位委员,行进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伟大征程中,光荣与梦想激励着我们,责任与使命鞭策着我们……”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话充满激情。
本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