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猛地把思甜的包塞到她怀里,头也不回地跑走了,此时与弟弟妹妹分离的痛苦就像是把刀,一刀一刀割着他年幼的心……”亢茜的话音刚落,现场“观影”的观众也发出了声声叹息。
播放着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的这个房间和普通的电影院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这里的观众全是盲人。像武汉理工大学亢茜这样的一群青年志愿者,正在用他们的声音为盲人描绘光影。
“给盲人讲电影”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就是这样一次勇敢的创新。
讲话很容易,但“讲”电影却不容易。一部适合盲人朋友欣赏的电影,必须没有方言,没有外语,没有不易理解的部分,还要有思想深度,能发人深省。为了把电影细节精准清晰地表述出来,亢茜同志愿者们经常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电影,对每一个情景烂熟于心。为了细致地揣摩人物感情和心理变化,他们往往要把一个几秒钟的画面反复观看多遍。为了使讲稿与电影对白密切配合,形成整体,亢茜和志愿者们要反复推敲,重复演练。为了使“说”电影达到与看电影相同的欣赏效果,亢茜和志愿者们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的语速、语调,酝酿情绪。
每一次“讲”电影的准备工作都是艰辛的,经过几十遍、几周时间的准备,终于能给盲人朋友带去一顿丰盛的视听盛宴。听到盲人朋友会心的笑声,看到盲人朋友感动的泪水,一种满足感充斥着志愿者的内心。亢茜永远不会忘记当自己第一次作为电影讲解员讲解电影的场景,电影结束时,一位中年大叔起身带头鼓掌叫好,随即在场的每位盲人朋友都给予了她掌声和鼓励。一位老人在离开前,握着亢茜的手对她说:“谢谢!”那一刻,她深切体会到一切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和身为一名志愿者的价值感和光荣。
武汉理工大学“给盲人讲电影”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帮助越来越多的盲人朋友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重新放飞自己的心灵。就像72岁的盲人朋友赵和尚老人对亢茜所说的那样,“自己3岁时就双目失明,70年来生活在一个没有画面、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以前别人看电影,自己只能‘听’电影,有时电影放完了,还不知道故事情节。现在你们的讲解电影给我们的心灵装上了眼睛……”亢茜一直把这一番话记在心中,她说:“这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大的肯定,更是鼓励!”
自2008年至今,亢茜作为“给盲人讲电影”助残志愿服务的首创者,大学毕业后推迟读研,带领志愿者在武汉市共讲解电影60余场,服务盲人2000余人次,培训大学生志愿者600余人,培训武汉市残联助残志愿者和协理员80人,现场服务志愿者超过150人,积累可供讲解电影4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