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北京昌平 科技创新马不停蹄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06日   05 版)

    未来科技城内神华集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

    夜幕下的金隅万科广场 

    三一重工的机器人自动焊接 

    生命科学园先正达  

    创新引领

    中关村昌平园涌动创新潮

    马年春节刚过,中关村昌平园内的众多企业就马上开工了。

    “我们研制的靶向型抗癌制剂将为国内黑色素瘤、胃癌等患者带来福音。”在昌平园企业百济神州,科研人员正紧张忙碌着。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制剂,已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抗癌药物,仿制药和仿研药居多,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寥寥无几。

    自主研发抗癌新药,吸引了全球最大生物制药集团之一默克制药的目光。

    去年,默克集团旗下生物制药分支默克雪兰诺与百济神州共同签署百济神州BGB-290全球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协议。这是中国医药行业在新药创制上与跨国医药公司签订的最大协议,开创了跨国药企与中国本土企业在创新药研发的成功先例。

    短短半年,这家成立仅3年的生物技术与新药创制公司就独揽默克集团两单,实力不可小觑。

    就在王晓东带着他的团队闯过道道技术难关之时,昌平园的另一家企业福田康明斯,正在迎来一位大人物的光临。

    2月15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来到福田康明斯参观访问,这也是他为期两天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参观完工厂生产线后,克里感慨地说,“我刚刚参观了这个让人惊叹的工厂,你们在这里的工作无疑为以后的业务发展描绘出一幅蓝图。这里不仅生产设备先进、工作环境清洁、工艺水平一流,而且员工们也享受着好的福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中美间的互利合作。”

    科技,服务民生;科技,改变生活。

    前不久,3个由北京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通过审批,即将于年内集中落地,这是北京市多年来首次出现国家一类新药集中“落户”的情况。3个新药中,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手足口病疫苗已完成生产现场验收。

    就在北京市为大气污染防治频出重拳之时,科技手段无疑是大气治理的利器。

    在昌平园,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深入探索。神雾集团研发的低阶粉煤气化——蓄热式锅炉技术,可以让采暖不再烧煤,减少大气污染。“雪迪龙”研发生产的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等分析仪器,可以监测烟气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垃圾焚烧烟气等,一件件产品、一项项技术正成为把控污染源的卫士。

    今年年初,在2013中关村十大系列评选榜单中,昌平园7家企业入选其中5个榜单,收获颇丰。十大卓越品牌、十大创新标准、十大创新成果、新锐企业十强等,都有昌平园企业位列其中。

    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昌平园整体实力也在迅速提升。去年,中石油管道、三一重工、中铁物总、大唐科研院、深迈瑞生物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昌平。中关村昌平园企业总数突破2100家,产业收入超过2900亿元,增长23%,企业利润总额将近翻一番。

    目前,中关村昌平园20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达1562亿元,其中4家企业市值超过百亿元。另有15家企业登录新三板。

    “今年昌平园内的神雾环境和诚益通两家企业有望在第一批或第二批上市。”昌平区领导介绍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发展规划,昌平园政策范围增加到51.4平方公里,成为中关村面积第三大园区。“这为昌平率先抢占首都产业转型制高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昌平将发挥中关村核心区创新引领作用,全面实施新版规划,完善统筹发展机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力争入园企业总数突破2500家,总收入增长20%以上。”

    创新动力

    未来科技城15家央企将全部入驻

    去年年底,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的入驻,坐落于昌平区北七家镇的未来科技城内又迎来了800名科研工作者。

    “目前15家央企项目全部开工,神华、商飞、华能等6家央企入驻运行,入城科研工作者已接近5000人。”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未来科技城一期15家央企将全部入驻。15家央企拥有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1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移动通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承担着国家“863”、“973”等多项重大科技专项。“我们拟在园区内规划建设‘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孵化器’,园区外规划了近4平方公里的成果转化基地,力图在‘未来科技城区域’、‘中关村示范区’、‘辐射全国’三个层面上,实现央企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据了解,目前,“央地”双方已共同筛选和培育了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等40余个重点科研项目,初步具备了转化条件。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未来科技城,是昌平区“三城一区一基地”中的“一城”。“三城一区一基地”还包括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以及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如今,“三城”建设已初具规模,科技商务区一期启动,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提速。

    国家知识产权园、香港置地“国际社区”综合体、融科智地产业园已确定入驻TBD,TBD首个启动的高科技园区建设项目——云集中心示范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云集中心可供近万人办公,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封顶,2015年年底交付使用。

    沙河大学城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3所高校已入驻,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一期已开工建设;昌平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入驻项目初具规模。

    到今年年底,未来科技城15家央企项目将全面入驻,TBD核心区部分重点项目将开工建设,沙河大学城、创新基地、新城东区将在土地上市、项目建设和服务配套上取得更大进展。

    作为昌平转型发展的标志性载体,“三城一区一基地”正在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昌平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城市引擎”。

    创新支撑

    六大高端产业集群承载创新主力军

    2014年新年伊始,昌平区内的众多企业就迎来了开门红。

    三一集团荣获环球时报总评榜“最具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奖”;“探路者”入选“亚洲中小上市企业200强”;福田欧辉客车摘得2014年度中国市场、海外市场推荐车型、新能源推荐车型三项大奖;品驰医疗自主研发的脑起搏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又一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进入市场应用。

    近年来,昌平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坚决退出不符合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要求的产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聚焦科技商务、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休闲等六大高端产业集群,为提高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形成昌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鹿牌保温瓶厂、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北京首都红冶钢厂等知名工业企业已分别停产、转型,另有近40家“三高”企业也陆续关停、淘汰。长达30多年的裸露式、粗放型煤炭储运经营在昌平已成为历史。

    大力度的“腾笼换鸟”,不仅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大气治理作出贡献,更为昌平区的未来发展腾出了空间。

    “三高”企业走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正大踏步向昌平聚集。

    去年,昌平共引进新企业342家,新增注册资金809亿元,注册资金较上年增长3.5倍。其中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135家,同比增长63%。引进央企项目18家,注册资金554亿元,占全年新增注册资金的68%。

    “这些企业全部为六大高端产业。”据了解,在引进的企业中,科技商务产业聚集态势初显。全年引进科技商务类企业190家,注册资金总额1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472%。目前,驻昌金融投资类企业累计已达到1037家。

    去年5月,昌平出台《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每年设立5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资金,支持高端产业发展。在去年800个获得支持的项目中,六大高端产业的申报量、支持量和支持资金,均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去年,仅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分别同比增长了34%和67%。

    预计到2020年,昌平六大高端产业集群,每一个都将实现年收入过千亿元。

    创新环境

    政府每年拿出8000万支持科技创新

    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快车道上,昌平作为城市发展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为首都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空间,承接更多高端功能转移,打造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全区孵化面积14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07家。创业服务机构数量在北京市仅次于海淀区,位列第二。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在城市发展新区中排名第一。区内已有35家央企集团的135个项目落户,注册资金总额1059亿元。拥有142家亿元企业、30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8家高新企业(近500家国家级高新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央企为主体,各类企业集群发展、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去年,昌平区出台实施《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每年拿出8000万元,用于支持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包括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知识产权三个方向,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科研单位等自主创新、就地产业化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实施了北科大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科兴生物公司研发的全球首个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北航大型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今年,昌平将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让区域发展更有活力、有后劲、可持续,使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预计到“十二五”末,昌平区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昌平经济的比重将分别达到20%和30%,中关村昌平园产业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在一步一个踏实坚定的脚印中得以实现。

    近年来,昌平区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动力源源不断,一座创造激情竞相迸发、创意智慧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汇聚的活力之区正在京郊大地崛起。

    在昌平这块凸显科技、创新、活力的土壤上,将崛起这个时代强劲的创新力量,引领昌平抵达一个新的城市发展高度。

    未来,这里不仅群星璀璨,聚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还将成为拉动“大中关村”乃至北京市飞速发展的强力引擎。

    AD

北京昌平 科技创新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