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我参加了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国网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共同举办的“央企社会责任寻访”活动。
9天行程让我最难忘的就是电力工人到了百姓家里,百姓的笑脸和热情。他们的笑容是从骨子里对队员们的认可,他们的热情是对队员们最好的赞美。
其实,队员们做的工作很有限:维护日常的电力运行,利用去镇里的便利给村民们捎些日常用品,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事儿,就让村民们对这些电力工人有很深厚的感情。无论是绿舟、马背,还是特色服务队,他们都是从点滴细微做起,都是为百姓着想,知道百姓的需求。感动之余,我时常困惑: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电力工人受到群众如此高的评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再响亮的口号都不如一件扎扎实实的实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话虽很朴实,但这正是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最应该学习和反思的。
我们当下的青年人应该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而努力。现在,北京大学每年去基层和西部就业的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虽然人数依然很少,但这是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一线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大有可为。
这段寻访经历,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很长时间里,他们与百姓亲如一家的情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也成为我果敢地走进世界屋脊的最大动力。
此时,我打心眼里感谢承德供电的师傅们,感谢他们为我上的这堂人生课。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可以站在时代的前沿,有一番作为。
张宸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北京大学毕业生,参加了2012年国网冀北电力(承德站)社会责任寻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