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到贵州大学校长,一“副”一“正”的变化背后,是从“中央军”到了“地方军”。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强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起“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差别: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财政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清华、北大、浙大1年。
郑强感慨地说,那么多年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按照学生人头给予补贴?”现实中,贵州大学和其他12个没有“中央军”的省属大学一起,从教育部争取到一个短期支持项目,“资金量小,不解渴,短期几年支持完了又怎么办?”郑强直言,自己时常会感到“有心无力”。
郑强喜欢打一个比方:西部落后地区穷,好不容易节衣缩食养几只鸡,结果鸡一点点长大,最后都跑到别人家去下蛋了。看着好学生都为考到北上广的学校努力着,郑强感到心痛,一些眼看着培养起来的学生考研去了发达地区,他又继续心疼。
郑强还干了一件被同行批评的事,他为贵州大学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分别开出了180万元和120万元的年薪,这被看作是“搅乱市场的价格”。郑强觉得,这不过就是按照美国30万美金和20万美金年薪对比开出的价格。
但现实中,贵州大学失望了,他们眼中的“天价”没有招来想要的人,“愿意来的最一流的人是博士,但博士在东部发达地区就是基本人才啊。”
郑强和他的同事想知道,“票子、房子都不少,贵州这里空气还好,为什么优秀学者不来呢?”
“我分析就是尊严。”郑强说,尊严就是学术生命,每一个人都会掂量,拿着钱生活质量是好了,学术追求、学术理想能不能实现?
他反过来问自己一长串问题,硅谷靠什么?中关村靠什么?苏州为什么引进大院大所?珠海为什么吸引那么多高校入驻?温州、鄂尔多斯都很有钱但聚集了中国的高端人才吗?
“恍然大悟!”郑强仰着脖子叹息,“我们缺的是软实力,没有优秀的大学就没有一方水土上的积淀,少了积淀就谈不上这个区域的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崛起。”
“你以为美国是靠好莱坞、迪士尼吸引了全世界的青年?”
“错!是美国优秀的大学。”
“你以为西部能靠好空气吸引来全世界的高端人才?”
“错!我们没有优秀的大学。”
“天天喊要有文化自信、要有科技追求,不就是一句口号吗?”
郑强曾经把中国13个省没有教育部直属大学的事告诉了教育部的官员,希望能站在支持这十几个大多处在西部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为每省至少确定一所教育部直属大学,让全国都能享受政策的红利,得到的答复是:改革的趋势是权力下放,尽可能找省里多支持。
“这官僚的潜台词就是中央财政不愿意为你们付钱,权力下放你为啥不把清华北大下放给北京市呢?”郑强很愤怒。
本报记者 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