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的问题在今天已成为国人关注的重要话题。面对转型期、网络化的多元时代,国民素质的提升将贯穿于中国现代化的整个进程。那么,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
笔者认为,具体说来,要从确立现代理念、改变思维方式和提升公共素质方面入手。
从现代社会的视角来分析,许多在传统社会属于个人修养的行为举止,已经从传统社会成员尚可选择的个人修养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必备的公共素质。从现代社会保证日常公共生活正常运转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空前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更使地球成了一个“村庄”;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必须理性交往、“共生共荣”。公共的意识与理念是现代社会成员须臾所不可或缺的。
从更深的层次上说,新理念的产生,新素质的建构,离不开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或者说思维方式的改变决定着当代国人新理念的生成与传统素质的现代转型。
思维方式的适时转变,事关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要确立公共生活的理念,构建“共生共荣”的现代和谐社会,一个基础性的前提就是转变“极端年代”所形成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走出自陷两难的困境;确立多元的思维方式。
我们要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凸显“伦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以公共伦理生活为主;在“唯我”的竞争文化与“无我”的大同文化之间,培植“善待他者”的共生文化;在人的生存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关注人的交往理性;在知识技能教育与理想信仰教育之间拓展社会伦理教育。
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定式的突破,将使我们看到公共生活、共生文化、交往理性与国民社会伦理教育的协调互动,将有效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与国人素质的提升;更进一步说,思维方式改变是确立新的理念与生成现代素质的基础,而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所以当代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也应从转变思维方式开始。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处反复强调提升人的素质问题,这说明提升国民素质问题已经到了通盘考虑、系统解决的时候了,而问题的解决,找准切入口则是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