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个月以来,思思接触了很多与以前圈子完全不同的人。从穿衣说话到思维方式,从与人交往到团队合作,从被动接受分工到主动承担责任……那种习惯依赖于体制和既定程序的“书生气”,遇到江湖的风雨可能会不堪一击;那种自己所谓的“喜欢”“不喜欢”的挑三拣四在更大的职场格局中显得微不足道;那种自己强调的“小自我”,也在明确的团队目标中被逐渐淡化。
思思看到了“书生气”的局限。她从原来那个静止的、小小的江湖进入到真正意义的江湖。她看到了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是如何建立规则和按照规则行事的。接触、适应这个过程有很多痛苦,但思思认为很值得。
如果把职场比作江湖,很多人都能理解。江湖,就有江湖的规矩,江湖里的打打杀杀有自己的套路,江湖里的大鱼小虾,也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如果一个很少踏足江湖的书生,一不小心进入江湖,会怎么样呢?
不懂江湖的规矩,所以带着满身的书生气和各位江湖人士打交道的时候,会很不自在。江湖人士会用怪异的眼光看待这位书生:“咦,你居然这么想?”书生有时候会很沮丧,原来江湖的规矩,很多时候和书生气是不搭调的,自己闯荡江湖是需要调整和修正的。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思思作为一名资深书生,涉足了江湖,让她着实感受到另一番味道。
之所以说是资深书生,是因为思思打从研究生毕业就没在一般意义的职场里混过。思思在高校当老师,教龄六年,过的是从象牙塔到象牙塔的生活,也是满身书卷气的典型“书生”。可是她偏偏不想老老实实地做一名书生。于是在最近的几年当中,她一直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希望能到真正的江湖看看。
说说简单,做着很难。思思有着在江湖中成长的宏大心愿,所以决心见识一下江湖的风风雨雨。几个月前,她和朋友筹备一场普及健康观念的公益活动,让她真正见识到了江湖。
思思开始和朋友一起到处与人谈合作。不能否认,思思是有点紧张的,她总是觉得虽然自己已经三十岁出头,但是人生经验比较单薄,对于职场江湖的概念也很模糊,在和那些职场精英打交道的时候,总是觉得气场不和。
就拿这次来说,思思经过同学的引荐,联系上了一个有可能合作的网站。据说,网站的头头是一位女强人,思思一听到这种描述,立刻觉得很紧张。果然,几次电话下来,电话那端干脆利落的声音透着女王般的气势,思思顿觉自己遇上了江湖上的女掌门,心里越发紧张。自己作为人民教师引以为傲的表达能力却在对方连珠炮似的发问中表现不佳,一边想着揣摩对方的心思,一边想着怎么用更职业的语言介绍活动,最后的感觉是如鲠在喉,活动也没有介绍清楚。
思思不知道怎样表现出应有的职场范儿,毕竟是谈合作,有了使命在,于是更加紧张。终于,约了几次之后,某天晚上,这位女强人抢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匆匆忙忙在一个写字楼的大堂里约见。思思是和朋友一起去的,在谈话的过程中基本没说话,大概是被江湖女掌门的气势所吸引。只见“江湖女掌门”大大的包,随手一掏就是名片盒,剪裁贴身的短棉服,醒目的红色方框眼镜,浑身上下透着精明干练。虽然“女掌门”说话声音不大,但是语言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双方的优势劣势,目前公司的情况以及活动档期的安排、合作的形式……在短短半小时之内全部呈现出来。当双方谈话接近尾声的时候,“女掌门”看看思思,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是高校的吧……”思思一愣,怎么话题就转到这上面来了?“女掌门”说,自己以前也在高校呆过,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其实下次再谈合作,你们的气场可以更强些……”
回来的路上,思思没有和朋友说话,因为她一直在想“女掌门”的话,“气场”到底是什么?是思思在匆忙之间忘带名片的尴尬?是思思穿着大嘴猴休闲裤雪地靴和职场的穿着不搭?是自己在和“女掌门”之前的电话交流太过于“客气”?
种种细节浮现在眼前,思思终于明白,进入这样的江湖,自己之前的行事作风是需要调整的。“女掌门”所谓的“气场”,应该是一种规则。这个规则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你应该做到却没有做到的。比如,随身携带名片,这个再正常不过的事被工作六年几乎没发过名片的思思忽略了。比如穿着,思思作为大学老师,喜欢休闲款,学生欢迎,因为感觉没有距离,但是职场人会觉得你穿着过于幼稚。更为关键的是,思思在和“女掌门”前期沟通的时候,因为别人的评价使思思事先就在心理上矮了半截,总觉得自己的活动要请别人帮忙很难开口。其实,这是江湖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合作,就是要达到双赢的效果,自己的项目有价值,也要让别人看到价值,并且相信双方能够通过合作创造新的价值。合作,不是单纯的“找别人帮忙”,思思之前甚至有“耽误别人时间”的愧疚感。
说到底,思思虽然一脚踏进了江湖,却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江湖人来看待。她还是把满身的书生气甚至带了一点点的小迂腐和小酸气带进了江湖,所以会给别人带来这种感觉。
当活动进一步展开的时候,思思又一脚踏入了另一个江湖,这个江湖叫做“公益”。思思虽然在大学当老师,也带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但是对于“公益”的理解非常浅薄,更不知道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的人士,默默地做着自己能做的公益,“微公益”也好,“随手公益”也罢,这个认知让思思很兴奋。
当项目真正开始落地的时候,思思发现,这个江湖的规矩又让自己不适应了。项目的团队伙伴们都是兼职的,有各自的工作,大家都是自愿前来,活动做着做着,思思发现问题来了。以前自己做事情的习惯是有明确的程序,依据程序来做,肯定不会错,而且每个环节的时间都能够保证。但是这个项目,团队成员是首次合作,所以在项目实施的时候没有清晰的流程,这让思思很不习惯。她似乎更加习惯“被分配”和“被要求”,所以对于一些随时出现的问题就会很焦虑。比如,原来定好的参与单位因为计划改变无法参加,涉及到参与人数的变动;原来定好的饮用水赞助没有落实,将近1000瓶水没有着落;场地因为主办方不够明确所以无法租借;原来设想好的活动的志愿者也没有如约招募到……一系列变化实在超出了思思的承受力。最初,思思很不适应,总是想,这么多问题都这么不确定,这个项目还怎么进行啊?但她也知道,活动开始了就无法停下,即使再出问题,也要想办法依靠团队力量把问题解决掉。没办法,在内心极度挣扎的时候,她还是提了一口气进行下去,这和以前动不动就放弃的习惯截然不同。
在一次一次的“心惊胆战”中,思思明白了,这个江湖的规矩是:松散的项目合作,更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个时候,虽然有分工,却没有办法做到百分百的精确,没有严谨的组织结构,更加没有行政命令,一切凭自觉。一旦发现问题,发现漏洞,首要任务不是像以前那样追究责任,而是一定要迅速行动。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思思原来最不喜欢做的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什么募捐费、什么确认名单、什么开豆瓣、开微店……这次都做全了,即使过程中再急赤白脸,也还是要克服自己那点“小情怀”“小感慨”,继续地做着。
活动圆满结束了,当天的效果好到出人意料。最令思思感慨的是,在这个江湖中,思思发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资深“书生”,的确不太接江湖的“地气”。
三个月以来,她接触了很多与以前圈子完全不同的人。从穿衣说话到思维方式,从与人交往到团队合作,从被动接受分工到主动承担责任……那种习惯依赖于体制和既定程序的“书生气”,遇到江湖的风雨可能会不堪一击;那种自己所谓的“喜欢”“不喜欢”的挑三拣四在更大的江湖格局中显得微不足道;那种自己强调的“小自我”,也在明确的团队目标中被逐渐淡化。
思思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也看到了一群“书生”的局限。她从原来那个静止的、小小的江湖进入到真正意义的江湖。她看到了一群江湖人士是怎样工作和思考的,看到了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是如何建立规则和按照规则行事的。虽然过程中有很多的痛苦,但是思思觉得很值得,毕竟,资深的“书生”在了解江湖之后,再次归来,就是一个带着江湖味道的书生,一个社会经验更丰富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