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孙庆玲)继2002年长篇纪实作品《铁打的营盘》囊获解放军文艺奖之后,军旅青年作家赵雁又推出了其第二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飞天梦》。
“这本书不是任务写作,不是命题作文,而是我想写,我要写,我应该写,我必须写!因为我与中国航天血肉相连。”赵雁是位生长在西北戈壁大漠的“航二代”,其父母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创业者。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工作了12年的赵雁,觉得自己有责任用笔去记录中国航天这一伟大的进程,忠实记录下身边默默无闻的航天人,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细节存档。以时间为经,空间作纬,赵雁循着中国航天事业重大事件的发展脉络,以启梦、追梦、圆梦、铸梦、砺梦、梦之魂、梦之魄、梦之美等12章,全景式地反映描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从“神一”到“神十”的艰苦飞天历程。
提起中国航天,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那些光环笼罩的航天英雄。但该书并没仅将目光聚焦在航天英雄们的“传奇性”上,而是将笔触一点点探入到人性最柔软的的地方。她写人物的亲情友情爱情,写航天城里人们婚姻的疏离和坚守,写父辈的梦想和子一代的圆梦。她要告诉读者,托起神舟飞向太空的,不仅有实验室里日夜与键盘、纸笔相伴的描绘蓝图的手,更有在家里日夜操持家务的手,并以此书向所有奋斗在中国载人航天战线上的航天人致敬。
文学评论家雷达认为,像赵雁这航天类作品出现在文坛上,确有推陈出新之感,令人瞩目。这类作品不仅仅是将载人航天这一高深莫测的科学架构,用文学的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更难得可贵的是,这类作品对科学思维比较贫弱的国人来说,还有一种穿壁引光的作用,在当今的文学创作中更显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