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转一两年,“欧债危机”是媒体上曝光率颇高的词语之一。但不知不觉之间,这个曾经搅动了整个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经济的名词,似乎被人淡忘。
“欧债危机”结束了吗?欧洲的领导人们似乎也意见不一。今年1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乐观地表示:“2014年将是欧元区摆脱最糟糕局面的一年。”但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却对巴罗佐的乐观预测不以为然,称其“言之过早”。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陈新研究员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从2012年9月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推出救市新计划“直接货币交易(OMT)”以后,市场的恐慌就基本结束了,“整个2013年,欧洲的复苏态势整体比较平稳”。现在论及“欧债危机”的走势,陈新认为,有一种说法值得参考——“德拉吉推出的OMT计划把大家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了。现在虽然离‘悬崖’稍微远了一点,但并不意味着‘悬崖’已经消失。事实上,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救助计划”发挥了作用
是什么力量将“欧债危机”拉离了“悬崖”?今年1月8日,巴罗佐在希腊雅典对2014年的欧洲经济状况作出乐观预测的同时,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计划奏效了”。他所说的“计划”,即“三驾马车”在5个欧元国家实施的大规模救助计划。自2010年以来,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先后接受了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和欧洲央行这“三驾马车”数额不等的资金援助。
“三驾马车”的救助计划同时附加了严苛的条件,包括需要重债国政府推动经济改革,实施一系列紧缩政策等。对于接受救助的几个重债国家而言,这样“伤筋动骨”的改革无疑是痛苦的。但是,在实施改革后,有的国家已经初步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爱尔兰就是一个例子。
2013年12月15日,在接受救助3年后,爱尔兰正式退出救助,成为首个退出救助的欧元区国家。“爱尔兰没有申请延长救助期限,是件标志性的事情。”陈新表示。今年1月7日,爱尔兰举行了退出救助计划之后的首次债券拍卖活动,并以近10年来的最低借贷成本筹得37.5亿欧元资金。“能回到债券市场发债,并且顺利获得市场的认购,这标志着市场重新认可了爱尔兰。可以说,爱尔兰的危机暂告一段落了。” 陈新说。
第二个传来可喜消息的是葡萄牙。1月23日,葡萄牙自2011年接受救助以来首次重返长期债券市场,并成功发行了25亿欧元五年期债券,且顺利获得了市场认购。不少人认为,葡萄牙也有望在今年救助到期后退出救助机制。
另一个发挥了作用的机制,是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欧洲学期”机制。“欧洲学期”每年3月启动,为期半年;欧盟成员国需要在“学期”内制定出各自的预算方案和改革计划,并提交欧盟委员会统一审议。“以往各成员国的预算案只需各自在本国内通过便可以生效,现在还必须提交欧盟委员会审议通过才行,这起到了对成员国的预算政策进行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以防止成员国预算赤字超标和经济发展失衡。”陈新解释说。
“悬崖”并没有消失
欧债危机暂时摆脱了“坠崖”风险,但“悬崖”依然还在。陈新说:“这个‘悬崖’所指的是仍然处于上升态势的欧洲绝对债务总额,而且这一数额可能会在2015年~2016年间达到峰值。因此,风险依然存在。”
从金融方面来看,由于银行业的危机往往可能引起主权债务危机,所以,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必须被切断。因此,建立一个欧洲银行业联盟,对银行业经营的活动进行监管,非常必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完全建立还需时日。
陈新认为:“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建立需要三个支柱,即单一的监管机制、单一的清算机制和单一的存款保险机制。”在2013年,这“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建立单一的监管机制,已取得较大进展,2013年10月15日,欧盟财长会议通过了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的议案。欧洲央行预计,该机制将于议案通过12个月后生效,届时,欧洲央行将拥有对欧元区银行直接监管的权力。
但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就不那么好走了。
所谓单一的“清算机制”,主要是希望各国银行自掏腰包建立单一的救助基金,让银行股东及债权人在银行破产时能实现自救,避免重演欧债危机时等待政府和纳税人埋单的局面。去年12月18日,欧盟各国的财长达成了关于欧洲银行业单一清算机制的协议,但这份协议还必须提交欧洲议会进行讨论,讨论通过后才能形成最后的正式版本。鉴于这份协议中诸多细节还备受争议,这份协议最终能否按照时间表在今年5月如期通过,目前还不得而知。
“建立单一的存款保险机制这‘第三步’,进展就更缓慢了。因为不仅涉及出资的问题,还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是塞浦路斯的银行出了问题,拿德国纳税人的钱去赔付给塞浦路斯的储户,这是否合适呢?”
陈新认为,欧洲银行业联盟的目前的进程,可以说是“第一步”已基本完成,“第二步”完成了一半,“第三步”则基本上没有眉目。而在银行业联盟建立之前,欧洲经济仍面临风险。
“欧洲一体化”动力变小
欧洲银行业联盟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推进“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也有所显现:危机不那么迫近了,“欧洲一体化”的动力也随之变小了。
陈新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危机迫近之时,为了应对危机,各方会更快地采取行动应对;但当危机的压力有所减小的时候,行动的步伐也会随之慢下来。而且,近年来在欧洲泛起的‘疑欧’思潮,也可能会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拦路虎’。”
所谓“疑欧”思潮,简单地说就是指在欧洲范围内出现的对欧盟制度不信任、怀疑,甚至反对欧洲一体化的社会思潮。近年来一些“疑欧派”的政党,如意大利的“五星运动”党,法国的“国民阵线”党,在其本国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
“这种‘反一体化’的思潮,可以说是欧洲目前面临的最急迫的担忧之一。2014年是欧盟的换届选举年,换届选举将为欧洲经济政策的走势再平添一份不确定性。”陈新研究员说,“今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将会成为一个风向标。‘疑欧派’政党将在欧洲议会占据多少席位、占有席位上升的幅度有多大,这都是值得观测的。如果‘疑欧派’政党所占席位数上升幅度过大的话,将从侧面反映出‘反一体化’思潮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了。在这种思潮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推进‘欧洲一体化’,可想而知是愈发艰难的。”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