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应对的最具挑战、影响最为深远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美中关系的评价。但不管是作为“第一夫人”还是作为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时留给外界的印象都比较强硬。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正在对中国进行的开创性访问则有所不同,其身段较为柔软,引发的关注也较此前每一位美国“第一夫人”访华都要广泛。
“夫人外交”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3月19日至26日访华,到访北京、西安、成都3个城市。她成为首位单独访华并由中国元首夫人接待的外国“第一夫人”。
分析指出,去年“庄园会晤”时米歇尔缺席,奥巴马4月的亚太四国之行将不到访中国。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来说,米歇尔此访的含义就更为丰富。而且,作为两位杰出的女性,米歇尔和彭丽媛共同点很多:年龄相仿,都是女儿的妈妈,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在专业领域都事业有成,都是本国的时尚偶像,也都是教育工作的大力提倡者。所以米歇尔此访看点颇多。
行前,米歇尔在白宫网站发表声明称,这是一次官方访问。过去5年,她已两次单独出访亚非拉和欧洲一些国家,此次中国之行是其作为美国总统夫人的世界旅行的重要行程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美国政治中,“第一夫人”是美国的特殊大使,夫人外交已成为一种现代传统。而在当代,中国“第一夫人”的角色还未成型。这次米歇尔带着女儿及母亲访问中国,接待她的中方女主人彭丽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得以在国人面前扮演一种目前在中国尚难定义的角色。
白宫人士表示,两位“第一夫人”的交往,可能使中美关系变得“柔软些”,为解决中美之间的政治问题等争议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如果两国“第一夫人”能够像普通人那样交往,这是将人性化带入中美关系的重要渠道。
香港大公报网站专栏作者木春山称,米歇尔拉开了2014年中美高层交往的大幕,彭丽媛的高调应和体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进步的积极诚意,同时也预示着“夫人外交”的春天已然到来。
“公民外交”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11月的一次调查显示,中美两国民众之间的互不信任在加深。调查发现,只有33%的美国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51%。自该中心2008年进行这项调查以来,中美两国对对方持友好看法的民众比例不断下降。2012年,对美国持正面看法的中国民众从一年前的58%下降至43%。
美国另一家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的最新民调数据,则反映了一个更加暗淡的情形:中国首次超过伊朗成为美国民众心中的“头号敌人”。
作为来自美国的“重量级形象大使”,米歇尔访华还被称作“人民对人民”外交访问,目的是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为发展中美关系增加民意基础。其日程安排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除了与习近平主席夫妇一次非正式晚宴外,米歇尔几乎都在与学生、社会和民众进行交流。
美国有开展公民外交的传统,50多年前就成立了“国际访问者全国理事会”。美国国务院支持的“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已经开展了70多年,8万多人参与了该计划。这些访问学者都是美国眼中的“公民外交家”。
米歇尔表示,奥巴马和她都在推动“十万强”计划,鼓励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因为到国外学习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
“网络外交”
美国政府也正在全力推行“互联网外交”战略,认为美国的全球外交不只靠外交人员,还要靠“全民网络外交”,鼓励美国公民与外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传达美国公民的价值观念和国家形象。自称为美国首位“网络总统”的奥巴马,更是不遗余力地借助网络来推进政策议程。
此次米歇尔访华,白宫提供了多个网络平台,吸引民众参与其中。民众可以在网络上听米歇尔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还可透过推特、图片交流网站直接提问。美国驻华大使馆也利用新浪、腾讯微博等平台邀请中国民众向米歇尔提问。
米歇尔本人则一直在网上邀请美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与她“虚拟随行”游中国,表示她将每天写一篇旅行博文公布在网络上。从已经展开的行程看,米歇尔十分勤奋,积极兑现承诺,每天在博文中讲述当天访问中发生的故事,补充一些在正式报道中没有体现出来的东西。
在北大的活动中,米歇尔还利用网络等高科技装备完成了一次组织中美学生互动的活动。在北大斯坦福中心的这次网络视频会议上,米歇尔与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讨论了新媒体和高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米歇尔也不忘用网络表达这一比较间接的方式来对中国提出批评意见。《今日美国》报道称,米歇尔因在访问中避谈政治而招致美国国内一些人的批评,而前两任“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和希拉里·克林顿均在访华时讨论了人权问题。对此,米歇尔用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作出了回应,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米歇尔指责“中国政府对言论和网络设立了很多限制”。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