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记忆中的那条街

只要你在,我就不是客

斌斌姑娘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8日   12 版)

    身为一个文艺女青年,总希望自己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文气升腾的地方,如果再来那么点儿才子佳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就更完美了。可惜,这说的是隔壁那个名城。我出生的这个小城,虽然也承袭了江南的名号,但总少了些底气。这不,连每个稍有历史的城市都会有的一条引以为傲的老街,在这儿却被冠着一个重名率极高、毫不文艺的路名“人民路”。

    与人民路交叉的,有回澜路、西河路、百尺溇路这样一听就是水乡产物的路名。横贯小城老城区东西的人民路,之前也应该有过更古典的芳名,因为显要的交通位置,才被改名赋予更多的附加意义。

    听说原本人民路就在古护城河边上,河道两岸也是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我记事之前,就已无迹可寻。如果非要说还留着那么点儿文艺气息,大概就是路两边茂盛的法国梧桐,夏天浓荫蔽日,秋天落叶满地。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夏天挡太阳、冬天不挡太阳”才是法国梧桐真正的好处。唉,还是不文艺。

    朴实的人民路见证了我的出生与长大。几次搬家,都不过平移数百米,始终没有离开这条路。外婆家、阿姨家、小学、中学,都一顺溜地散落在这条全长不到3公里的路附近。对这条老街20年间的风云变幻,我自忖还是有发言权的。

    人民路的中段,是小城的市中心,曾经是一个铺着煤渣的大操场。关于大操场,外公的记忆是,念书时,从乡下划半天船,到城里参加运动会;妈妈的记忆是,“文革”时期,在这儿举办万人集会;我的记忆是,小时候跟着爸爸来这儿放风筝。爸爸技术好,风筝放得高,所以总是以收不回线、风筝去哪了收场。

    大操场从来没有正式的名字,反正当时整个小城也就这一个标准操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小城的日子好了,大操场坐拥市中心黄金地段就显得“不合时宜”,于是一个商业广场拔地而起。大操场和风筝一样,没了。

    大操场的对面,曾经是一个电影院。关于电影院,爸妈的记忆更深刻,那是上世纪80年代,小城里为数不多的高档娱乐场所,堪称约会圣地。据说当年放映《少林寺》时,1600多个座位的大影院,场场爆满。

    这样的盛况,我只经历过一次。那是1998年,妈妈握着两张来之不易的票,带着10岁的我在这儿第一次看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时隔14年,当我坐在北京一个院线的小型放映厅,为了写一篇影评再次观看这部电影的3D版时,小城的那个电影院已经在3年前因为地铁建设被夷为平地。

    小时候,从外婆家到我家这1000米的路段,是人民路的精华,每逢元宵节,也是灯会的所在。路中央横生出来的一棵古樟树,总是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猴年有猴灯,龙年有龙灯。18岁离家念大学后,往往过不了元宵节就得返校。家乡的灯会也渐渐不以人民路为中心,而是转移到了风景更好的近郊景区,湖光山色,想必是极美的,虽然我没见过。

    人民路曾经是这个小城的主动脉,政府、学校、医院、银行、会场、商店……都密密麻麻地集中在这条路上,如今却有些美人迟暮的伤感。年轻人更喜欢去时髦的新城区玩,中年人没时间玩,老年人已经玩不动了。

    其实,人民路也在很努力地迎合时代,路面翻修、建筑翻新、往东延长……路边的绿化公园里,立起了不少讲述当地名人的青铜雕塑;护城河被清理出来,清朝的古桥也尚在。但拆拆建建,终是抵不上人心变了的大势所趋。

    只不过是一条路,恰好长在城中央,从名字到历史,人民路与其他千千万万小县城中的老街一样,总是被积极赋予使命又时刻面临手术,每一代人对它的印象也都天差地别,可这并不妨碍它承载小城居民的共同记忆。这次回家,听说人民路中段将借地铁开通重新规划,电影院也会重建,这儿又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如此场景,年长的人估计见过很多次。

    这几年,小城也许是意识到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新修路起名都走文艺路线,但当“风情大道”横空出世时,不免有用力过猛之嫌。再回看人民路,突然觉得直白也是一种美。就如同我们现在觉得建国、爱民这些人名过于重复,但当年也时髦得很,况且都是起名者的美好祝愿。

    现在,我已经不嫌弃人民路的名字。就算有一天它的大拆大建让我相见不相识,我还是相信,只要一走上这条路,我就不是客。

选哪条路回家是个问题
单飞的日子从这里起跑
少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只要你在,我就不是客
那么好 那么吵
当年的帅哥已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