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大学课堂上的普遍现象。很多大学教师更视之为“公害”。
江西一家高校的团委喊出了“拒绝鼠标手,不做低头族”的口号。这所学校的二级学院团委率先开展“自觉上交手机”活动,要求同学上课前将手机放在编有自己学号的小口袋中,然后再开始上课。
为制作这个“手机收纳袋”,这家学院团委还费了不少脑筋。“手机落袋”活动开展后,据说得到了授课老师的欢迎,但是在学生当中却引发争议,有学生干部表示支持,称“学院毕竟是为了我们着想,大家都很配合,绝大多数同学都把手机主动上交”。当然,也有学生吐槽,称自己“上课很自觉,基本不玩手机,为什么要上交手机?”
在江西的另一家高校,一名教政治课的老教授也一直苦恼于如何解决“学生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老大难问题。为了让学生抬起头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这位老教授决定将多年前学的“快板”带进课堂,把枯燥的政治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快板词。
老教授惊喜地发现,快板教学的方式对学生们很奏效。有同学上网传了一段这位老教授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视频。视频中,站在讲台上的教授正娴熟地表演快板,向学生们讲述雷锋的故事,台下不时传来学生的笑声,课堂气氛很欢乐。
还有同学在微博上写道:“我们马克思老师快板打得好,卖的好萌,技术巧妙,天衣无缝,穿插时事政策,乡俗民情。你来,来不了吃亏;你来,来不了上当。怎么样,想不想来蹭课?”
这名老教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快板教授”,受到热捧,听说该教授的选修课总是爆满,很难报到名。
“手机落袋”的举措和老教授“快板”进课堂的创意教学法,目的都是让学生把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但若两者比较,效果的高下不言而喻了:一个是学生被动上交手机,一个是学生主动不看手机。主动总是比被动更快乐和轻松,所谓“善教不如乐学”。
国内很多高中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防范甚于防火。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教室、进课堂,如果发现立即收缴,以此来约束学生玩手机的行为。大抵也是担心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沉迷其中、耽误学习。而在国外,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进校必须携带iPad等移动终端,如果家长买不起,还可以向学校申请款项购买。因为他们上课教学已经离不开网络,iPad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
记者曾经采访香港岭南大学魏向东教授,他带领的一个专家团队正在南昌的中学试点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为试点中学的学生们每人配送一个iPad。他告诉记者,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阻挡不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顺应它,改变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
并不是所有大学教师都有老教授的“快板”功夫,但被大学生热捧的教师也很多,他们大多个性鲜明、学有专长,课堂教学活跃;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互动,还能够给学生带去书本知识以外的思考和人生感悟。在面对大学课堂“低头一族”的时候,大学教师们能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多一些反思和改变,少些再少些枯燥、呆板、空洞和概念化的教学,多些再多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而不是“手机落袋”了事;或者干脆把手机也变成课堂教学的工具呢?如果真有这样玩转移动互联网的教师,估计会比“快板教授”更受学生的欢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