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
生长在农村的穆龙曾经梦想“走出去”。可是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后,他却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一头“扎”回了农村。
穆龙决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源于一次采访。那时,他作为学生通讯社记者,采访参加西部计划的师兄。2010年7月,穆龙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被分配到团重庆市綦江区委工作。在工作之余,穆龙把全区3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织起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还组建了一个名为“渝南青年爱心联盟”的民间青年公益组织。
说起这件事,穆龙心里有点遗憾。“民间公益组织流动性、随意性比较大,对核心人物的需求比较明显。我离开之后,组织就有点散了。”穆龙说,“但我希望,将来还能和伙伴们一起奋斗。”
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期满后,穆龙决定报考大学生村官,继续服务基层。
刚刚走进綦江扶欢镇安育村时,穆龙有许多“天真”的想法。“本来希望给村里家家户户装电脑,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穆龙说,“之后又想发展产业,也找不到思路。”
加之离开农村很久,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虽然当村官是我梦寐以求的,但真让我干三年,还是有点畏惧。”穆龙一筹莫展。
但是既然来了,就没有中途放弃的道理。穆龙借助“和小孩子玩得来”这个优势,渐渐和村民打成一片。在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村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教育、农民想发展苦于缺乏知识技术、农民文化生活匮乏三个方面。
恰逢团重庆市委推行“共青团市民学校”,穆龙便申请成立了第一个开办在农村的“市民学校”。“这样不但有助于解决三大问题,还能畅通城市和农村的沟通渠道。”
“市民学校”为安育村带去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志愿者来了,一些企业也来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我们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许多外出务工青年一听说都决定回来。”提起村里的变化,穆龙滔滔不绝,“现在城里小朋友玩的,我们这里的小朋友都有。”
2013年11月,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穆龙被大家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当时我问一个小朋友,你会不会投票给我?他说当然,因为投你票你就不走了。”穆龙笑道。
虽然有时累得早上都不想起床,但提起老百姓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安育村人,穆龙还是觉得值得。关于未来,他没想太多:“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把眼前的事一件一件做好、做实在,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