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一不小心,竟然摔成了天才

本报记者 陈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16日   11 版)

    49岁的英国女人皮普·泰勒毫无艺术细胞,直到两年前她不慎摔了一跤,意外发生了——她忽然有了拿起画笔的冲动,并且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素描画家。

    那一次,泰勒女士不走运地从马场楼梯滚落下来,脸部和头部受到重创,而且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但是,她身上沉睡的艺术细胞似乎也被撞醒,一拿起画笔就如同中国的马良,临摹的画像几乎与原作一模一样,吸引了不少慕名者前来购买。而在此之前,泰勒在十几岁时就被一名艺术家断定没有绘画灵感,她也自嘲“真正能画好的只有史努比的头像”。

    人们通向卓越的道路可能有很多种,但是跌跤或者撞墙就能成天才,听上去真是匪夷所思。在医学上,像泰勒女士那样,脑部在受到创伤后激发出意外的才能,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天才症候群”。

    美国精神病学教授达罗德·A·崔佛特研究“天才症候群”将近30年,他在专著《另类天才——走进天才症候群》中解释,“天才症候群”是指一些病态的、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智力缺陷的人,却展示出令人称奇的能力和卓越才华。

    这些崔佛特眼中的“另类天才”,一部分是在遭遇事故或疾病后意外诞生,被称为“获得性天才症候群”。另一些是与生俱来的。

    在经典美国电影《雨人》中,主人公雷蒙德·巴比特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他有着魔鬼般的执着劲儿,生活也是一成不变,比如每天吃固定的食物,只穿一家商店卖的平角内裤。他不谙世事,有时情绪失控会大喊大叫。但这位“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能迅速地数清掉落在餐厅地板上的246根牙签,也能记得电话簿上任意一个读过的电话号码,而心算速度不输计算器。

    作为一个荧幕形象,巴比特感动过无数人,也成为人们比喻某种怪异天才的符号。在现实生活中,“雨人”真实地存在着。1988年,剧作家巴里·莫罗正是在遇到一位名叫吉姆的“天才症候群”患者后灵感大发,创作出《雨人》电影剧本,并凭借此剧获得奥斯卡奖。

    “军功章”也有精神病学教授崔佛特的一半。他担任这部电影的科学顾问,帮助莫罗成就了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不过,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这个科学家却无法搞清楚,“雨人”的病理机制。

    尽管精神病学专家在“天才症候群”领域表现平庸,但他们仍然试图揭开这个罕见病的神秘面纱,哪怕只看到一鳞半爪。很多研究者发现,这些神奇天才身上存在明显的大脑左半球损伤和补偿性右脑优势。通俗地说,当他们脑中的某块区域功能缺失时,他们会反复和不知疲倦地使用大脑中“听话”的部分来弥补缺陷,从而让某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遗憾的是,这套理论仅是部分研究者的推断,并不是确切的科学答案。不过,这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获得性天才症候群”的诱因,也就是为何有人在大脑受到猛烈撞击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某个领域的天才。

    即使有朝一日摔成“另类天才”,也并非完美无憾。他们重复多过创造,模仿胜过发明。比如,他们的即兴演奏通常只是同一主题的变化形式,而泰勒女士只是凭借惊人记忆力复制别人的画作。他们在生活中也可能表现出极度的呆板、墨守成规和自我封闭。一些研究者认为,这跟“另类天才”的大脑受损有关,他们很有可能缺乏完整的智力系统。

    在崔佛特看来,“另类天才”的光彩不会因为缺少创造而被抹杀,反倒是正常的平庸人应感到自惭形秽,因为他们对大脑的认知极其有限。在历经长达百年的探索后,科学家仍然没有解开“天才症候群”的谜团。

    令人稍显安慰的是,在这场漫长的科学征途中,人们并非一无所获。至少,那些天才故事提醒我们,人类大脑有隐形的潜力,是可以激发的——不过,这并非鼓励大家模仿泰勒去摔一大跤,坐等自己成为天才。事实上,这种危险动作导致脑震荡的可能性很大,而碰上“天才症候群”的概率极低,几乎不亚于买彩票中了头彩。

    《另类天才——走进天才候症群》

    [美]崔佛特著 王凤鸣、王学成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耕地资源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不小心,竟然摔成了天才
大数据时代聊聊小数据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