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北京交车仪式上,共有9位企业高管作为首批车主代表出现,汽车之家总裁李想也是其中一位。
身价1.5亿美元的李想,与身价暴涨到120亿美元的特斯拉总裁马斯克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他们的年龄也足足相差10岁。年仅33岁的李想谈吐幽默、思维敏捷,充满天马行空的创意,同时,他也是一位电动汽车玩家。几年前,他购买了一台雪佛兰沃蓝达。在北京芳草地特斯拉体验店还未建成之时,他就预订了特斯拉Model S,这款车也成为他拥有的第二款电动车。
与追求顶级配置的土豪们不同,李想定制了一台价格适中的特斯拉Model S。在交车仪式上,有人问起李想见到马斯克有何感想,他笑着说:“我又不追星,哪有那么多感想,如果让我来评价马斯克,我会说,他是一位我们值得学习的优秀企业家。”
在特斯拉官方活动上,作为首批车主之一的李想轻描淡写地评价马斯克,的确出乎人们的意料。媒体对马斯克的疯狂追逐并没有影响到李想自己的判断,他用理性的态度来审视特斯拉,审视中国的电动车产业。
李想认为,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没有问题,对其他品牌的影响也没有那么严重。“特斯拉的目标是年销5000辆,稍微努努力就可以了,又不是非要卖到奥迪的量。如果变成5万辆,难度可能要扩大10倍、甚至100倍。至于国产,那是三四年以后的事情,我觉得可能比较难。”
此前,业内将马斯克比作苹果已故掌门人乔布斯,在不同场合,特斯拉与苹果都是放在同一语境下来比较的。但李想认为,特斯拉要成为苹果比较难,手机可以无限地扩产,汽车每10万辆都是一个大难题,这是没法解决的。
“这是一个物理性的问题,马斯克要通过物理方式来计算一个东西,他不可能一下子造出一个年产100万辆的工厂来,要达到100万辆,可能需要10年时间。”李想表示,特斯拉的制造也很复杂,车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不是它自己敲出来的,而是通过供货商来供应,怎么整合与调配,这些都是很复杂的事情。我比较敬佩马斯克的一点是,他把很多实验室里的东西融合起来,把体验做得很好,然后快速推向民用。”
特斯拉旋风刚刚席卷中国的时候,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放话,“分分钟造出特斯拉”。在李想看来,特斯拉与比亚迪并没有竞争关系,因为他们面对的用户群是不一样的。“商业竞争不在于你的车怎么造,而在于你的用户群,一个卖100万元,一个卖20万元的,用户群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想说,如果花10万~20万元买一款新能源车,比亚迪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打了个比方,辉腾这款车也不差,为什么在美国和欧洲卖得并不好,因为这是由品牌决定的,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
“我将特斯拉定义为豪华品牌,就算它未来出不同档次的车,如Model E,其最大竞争对手也是宝马i3。这两款车都处于4万美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尽管他们的造车理念完全不一样,却一定有竞争关系。”李想认为,未来可能出现在主流市场的电动车,会是宝马i3和特斯拉Model E的一个融合,i3有碳纤维的车身,特斯拉有好的续航能力,双方优势合在一起,可能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产品。
理性地审视特斯拉,审视马斯克的中国战略,是为了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路径。对于李想来说,他不只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汽车玩家,在很多情况下,像李想这样的青年创业者,都对中国自主品牌充满着感情。那个融合Model E与i3优势的完美车型,或许就是李想心目中由中国人打造的电动车。
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辞辛苦的人,都会明白创业的不易,李想能深深地体会这一点。在特斯拉的旋风席卷中国之时,自主品牌们有焦虑也有困惑,他们或许已拥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和远见,欠缺的可能就是那么一点大胆的创意。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在评价特斯拉时就说过:“为什么外行人造车比内行人受欢迎,传统汽车企业的思维是不是过于保守了,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剔除那些为迎合特斯拉极尽所能的炒作,马斯克来华仍然是有价值的。
本报记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