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亮青春语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25日   05 版)

    在寻访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找到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榜样,以他们来激发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通过这样一些活动,也许能够为今天的改革、体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找到突破口。

    在模式创新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开拓精神,还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我自己回国时,当时有领导问我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启动中国芯这样的项目,我说如果能在机制上创新,而不是建立国家实验室做创新的话,能更好地将我们的产品以对等的方式,以企业的形式签署合约,能够以股票、期权,以更市场化的机制来吸引人才,同时在产业发展上不仅是为了创出科研成绩,更重要是应用于市场,能将芯片不仅作为科技成果,而是作为一个产业成果推广到全国电脑、手机中,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这方面有很多模式创新也需要很多科技工作者有勇气向国家提出来,并且特别要有勇气去探索、去实践,可能这会付出很多去说服承担风险、去实验,这方面我认为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优势。

    今天的互联网带来一批创业者,他们不再是在过去科研体制之下,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创业了,在这过程中推动出来的像吸引风险投资、进入高科技创业板块、股权置换,进一步推出像微信等一系列在全球范围之内得到大家认可的技术和创新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创新都离不开机制创新。 

    ——邓中翰,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个活动一定要拓宽视野,不能仅仅盯着热门的、出彩的领域,多方面领域都要关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家可能都看过,就是盯着在偏远乡村当医生,为什么盯着这个人群,因为基层太缺少这样的人了,大家都崇拜技术,都想当专家。硬科学和软科学要结合,既重视高科技,也要重视科普,在中国科普的意义非常重要。

    另外,既要关注成功者,也要关注失败者。包容失败者就是一个好的科技氛围,我们既要关注成功者,同时也要关注非常勤奋,作出一定贡献的,但是不一定成功的。

    各路媒体大家一起来支持,科学界同事大力支持,真正把这个活动做好。对一个民族来讲,科学是核心,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人向往科学,这个民族迟早要完蛋,所以一定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向往科学的氛围。

    ——曾益新,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青年和创新在历史上从来就有天然的联系,在创新推动的力量当中是中坚力量。在现实条件下,我们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条件改善了,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禀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没有顺利走向前台?这里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天然的优势、禀赋并不一定能转化为竞争的优势。

    这次座谈会以寻访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题,在建设我们创新国家征途中,寻找一些什么样的人?寻找那些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韧不拔地行进在探索科学知识、推动技术创新道路上,并且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全社会年轻人树立标杆,并且以此为契机营造一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胡晓军,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科技部信息中心主任

    青年科技工作者最具活力、最有朝气,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如何改革我们现有的大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何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推动科技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和改革等等,都是鼓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来的一系列重要、关键的问题。

    中青报作为团中央机关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一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我们曾经报道过一些荣获全国青年科技先锋的典型人物,近几年还对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科学家做了访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希望通过这样的寻访活动,更多展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出彩人生、魅力价值、最美风采,让广大青年像考公务员那样热衷于成为科技工作者,像追明星那样追科技工作者。

    ——张坤,中国青年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25日 05 版

探求中国科技去哪儿了
别让科技之美真的“不胜收”
亮青春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