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这个词,由于连年出现,已让人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就业难的现实,逼迫着大学生们从一进校园就开始谋划找工作,也逼迫着整个社会关注这一难题,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工作难找,除了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之外,结构性失业也是重要因素。比如,一边是企业的用工荒,一边是大学生的就业难。上月,在河北省人才市场举行的大型人才招聘会现场,记者就发现,中小企业并未因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受到青睐,甚至有企业感慨遇上了最难招工期。而在上周,南开大学也首次举办小微企业专场招聘会,希望为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拓展就业渠道,也为面临“用人荒”、“招聘难”的小微企业搭建揽才平台。
破解就业难之时,学校和社会总会劝导大学生放下身段,改变观念,多渠道择业。这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让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并且能够有机会创业。
上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6.57%,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小微企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解决了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
这意味着小微企业将越来越成为经济的支柱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选择。只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微企业并不太受年轻人的青睐。其间,不仅有择业的观念问题,更有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发展困境。比如,规模小,资金短缺,融资难,前景不明朗;缺少平等竞争的环境,很难与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平起平坐;财税政策覆盖面窄、惠及政策实施力度有待加强,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些困境,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让毕业生对其另眼相看,在择业时尽可能回避。而融资困难、审批手续烦琐、缺少扶持等现实问题,也让以小微企业为起步的创业变得艰难。
其实,为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更是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意见。这一意见中的许多内容,比如,“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切实落实已出台的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型微型企业成功率”;“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已公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都致力于给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降低创业门槛。当下的难题在于,如何不让政策“束之高阁”。
在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政策出台后,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10万元的小微企业可享税收优惠后,全国85%以上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优惠。不过,该新闻报道的同一天,有媒体披露,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看,72.3%的企业表示没有享受到税收减免。(《中国经济时报》4月25日)
政策的落实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只有当政策层面的扶持鼓励,变为操作层面的有效实施,小微企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阻碍毕业生就业难的瓶颈,也才能有所突破。
正是基于此,国务院近日派出7个督查组,对14个省(区、市)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政策落到了实处,小微企业就会更好地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通过实际有效的方式,缓解“最难就业季”的求职压力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