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之前,刘承熙的找工作态度还比较“淡定”。
这位北京某211高校的法律专业应届硕士生,从去年秋天求职开始就将目标锁定为北上广深的公务员。与时下降温的“公务员热”不同,刘承熙选择报考公务员是出于自己的理想。“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家国情怀,想为自己的家国做点事。我希望自己能进入体制内尽自己的能力为普通人做点事。”
身兼学院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刘承熙确实是个热心肠的人。研究生三年负责班级与年级的琐碎事情,经常熬夜到凌晨。即使在去年秋天找工作最忙碌的季节,他仍旧将班级事务安排得很妥帖。一位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如此热心的班长以前没见过,以后也很难再有”。
然而,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还是超出了刘承熙的想象。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刘承熙以5分之差无缘所报考的岗位。来不及失落的他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但最终笔试成绩比录取分数线低了2分。接连两次的失利并没有打垮他。除了北京,他还报考了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公务员岗位。“因为相对于内地,一线城市的开放程度比较高,透明度高,有一些上升空间。”
从今年1月开始,他有一半的时间在路上。在北京开往上海的T109火车上,他趴在卧铺上复习公务员考试资料,做了一套模拟题,又将白天两套题的答案作了校对。下火车后匆忙赶到考场附近的快捷酒店。考完试当天从上海火车站坐车回家过年,因为票源紧张,只好站了17个小时才到家。
为了考公务员,他已经花了3000多元,对于这个一直自食其力的学生来说,这是笔不小的开支。3月初去深圳参加公务员考试时,他在朋友的大学宿舍借住了一周,自己花了50元买了被褥。一周后,他在汕头参加考试时,带着被褥在40元的小旅馆里“凑合”了一宿。3月16日,刘承熙终于结束了在广东省内的所有公务员考试。“这一趟下来才真的体会到‘舟车劳顿’的含义。”刘承熙如释重负地说道。
“最痛苦的不是旅途中的折腾,而是选择。”在刘承熙去广东参加考试的一周内,他的老师为他推荐了两个中央级企业的面试机会。“那时候人在广东,没来得及赶回来。”至今他仍为自己错过这两个机会而后悔不已。
但刘承熙的希望最后还是落空了。
上海公务员面试结束一周后,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的刘承熙开始焦急。听说有同学收到体检通知,他坐不住了。鼓起勇气给面试单位打去电话,对方回答:“没有收到短信就是面试没通过。”这句话让刘承熙十分沮丧。原本他以为自己面试感觉不错。没想到,还是失败了。
接着他收到了北京街道办笔试的结果,依然是“没通过”。“最害怕的就是这种默拒,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也没有办法改正。”这一天对于刘承熙来说注定是倒霉的一天。相对于公务员,他曾把留校作为自己的次优选择。经历了两轮笔试、两轮面试之后,他没有想到留校的希望也落空了。一天之中三个坏消息让他几近崩溃。他脑袋空空,不知道也不能做任何事。心中不断地重复一个疑问:“我能去哪儿?哪里还有单位要我?”
收到坏消息的这一天,刘承熙早早就睡了。求职6个月的经历让他选择将痛苦遗忘在睡梦中。“因为第二天还要继续投简历,没有时间沉浸在痛苦里。”
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刘承熙开始着急起来。吃饭的时候,他专门点了一份冰糖雪梨粥,“降降火”。谈起找工作的经历,他有时会发出一两声叹息。由于本科学校非211,刘承熙在研究生阶段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生工作、实习实践等各方面经历,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却经常因为“出身不好”被刷。一些单位的招聘要求中“只限北京生源”这几个字也会打消他投简历的念头。“在一个你和别人同样的平台上,就看一些早就注定的东西。”
一周的广东之行还是给予了他回报。他通过了广东省公务员的笔试,面试时间定在4月底。舟车劳顿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困难,难得的是机会。
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刘承熙一面参与企业的笔试面试,一面仍在积极备考大学生村官。不过他说自己不会抱有太大希望。因为家庭和年龄的因素,村官并不是最适合他的选择。“只是放不下内心的坚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带着深深黑眼圈的刘承熙喃喃地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承熙为化名)
实习生 王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