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折翼天使的爱心妈妈

——追记湖北省大冶市特教学校教师欧平琴

丁星朗 本报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30日   04 版)

    36岁的欧平琴永远地松开了无数双挽留她的手。

    聋哑学生侯细平忘不了,欧老师第一次带自己看流星雨的情景。

    22岁的聋哑青年吴灿忘不了,16年前上特殊教育学校第一天欧老师给他的温暖的拥抱……

    “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成了残疾孩子的爱心‘小妈’。”追忆同事,湖北大冶市特教学校校长朱红莲泪流满面。

    欧平琴出生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1998年8月,从襄阳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欧平琴成为大冶市第一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

    今年4月12日,因结核性脑膜炎忍受病痛折磨多日的欧平琴,带着对特教事业的依恋,带着对那些“折翼”天使的牵挂和对亲人、同事的不舍,走完了自己36年的短暂一生。

    4月14日上午,当灵车缓缓驶过湖北省大冶市特教学校时,100多名残疾孩子趴在窗前,满含泪水目送他们的“小妈”远行。

    连日来,学生们为欧平琴搭建的网上纪念馆页面,被众多网友、教师和学生留下的一段段缅怀文字,不断刷新。

    “没有‘小妈’,我们什么都不是”

    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自发从外地回来送“小妈”最后一程,“没有‘小妈’,我们什么都不是。”

    陈清明哭了,陈铜山哭了。这两名20多岁的聋哑青年的泪水,打湿了记忆。

    2006年6月,陈清明收到欧妈妈的邀请参加毕业典礼。其实,早在2002年陈清明就辍学了,欧妈妈百般劝说也没能改变陈清明父母的决定。在社会上漂泊的4年,陈清明四处打零工。就是这次特别的邀请,改变了陈清明的命运。毕业典礼上,欧平琴请来在助残日活动中结识的一批爱心人士。后来,一位来自东莞的工艺制品厂的老板相中了陈清明。在这家工艺制品厂站稳脚跟后,陈清明又把同学陈铜山带到这家工厂。

    “‘小妈’一直嘱咐我,残疾孩子一定要相互照应。”陈清明用手语这样表达。

    播撒爱,传递爱。

    进入工艺制品厂的陈铜山,因为诚实忠厚、吃苦耐劳很快赢得老板的信任。与陈清明一样,做了主管的陈铜山,又接连介绍5名特教学校的同学去厂里工作。

    这些孩子都自发从广州回来送“小妈”最后一程。

    2014年春节,陈清明专程去欧平琴家拜年,想送“小妈”一条亲手制作的手链却未能如愿,当时,欧平琴已经病发住院。如今,这成为陈清明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十六年不换岗的生命之约

    “她穿着一件洗得褪色的连衣裙,漂亮、大方,像一株绽放在春天里的百合花,亭亭玉立。”大冶特教学校首任校长王英胜至今记得,16年前在襄樊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见到欧平琴时的一幕。

    大冶特教学校创办时没有自己的校区,只能临时在一所小学租房子。

    “我们学校刚成立,条件比较差。”王英胜开门见山,主动向欧平琴“坦白”了学校情况,“但我们需要特教人才”。

    “大冶需要特教教师,我愿意到大冶来。”没想到欧平琴听完介绍后,满口答应。而当时的欧平琴已经初步分配到了恩施老家的特教学校。

    当年9月,欧平琴正式上岗,学校把唯一的聋教班交给了这个20岁的小姑娘,教学、生活她都得管。

    班上有9名聋哑学生,年龄都不小,可有些学生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不会刷牙、吃饭,屎尿拉在裤子里。有时候,学生们想家了会哭闹,甚至翻墙离开校园。欧平琴就紧紧抱住学生,她的手、脸都被学生抓伤或踢伤过。学生们看到老师受伤却没生气,也就不闹了。就这样,学生们渐渐成长、懂事。

    繁重和枯燥的特教工作让不少人望而却步。1999年,一位女教师在学校仅干了一年多,就跳槽去了北京。

    欧平琴不是没有机会。

    1999年10月,大冶市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多才多艺的欧平琴获得第一名;2001年,她朗诵的诗配舞节目《有这样一位特教老师》在第五届黄石美育节上获特等奖。

    许多单位开始向她发出邀请。

    2000年前后,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想把她“挖”过去,被她谢绝。

    几年后,大冶市委举行大型展览,借调做解说员的欧平琴标准的普通话和富有亲和力的微笑赢得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市委宣传部想调她过去,但被她婉拒。

    对于数次让人怦然心动的机遇,欧平琴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是学生渴求的眼神留下了我。”

    “我的价值在特教”

    为了能让学生早日融入社会,欧平琴常装扮成聋哑人与他们一起逛公园、进商场。

    前些年,在大冶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聋哑”女人牵着一群聋哑孩子的手,逛公园、进商场,迎接各种目光的审视。这个“聋哑”女人就是欧平琴。

    “虽然你们是残疾孩子,但心中要永怀感恩,坦然面对生活。”欧平琴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学生。

    除了融入特教学生的世界,感受他们内心的需求外,欧平琴还十分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哪怕孩子只有残存的一点儿语言能力,也要尽力挽救。”欧平琴这样对同事说。挽救孩子残存的语言能力,意味着教师要用夸张的口型大声说话。嘴巴干了、嗓子哑了,她口袋里常年备着润喉片。

    “家访,推开学生的家门,打开的却是孩子的心门。”这是欧平琴生前家访手记里的话。

    欧平琴曾多次说:“我的价值在特教。”正是由于这份执著,欧平琴的身后也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全国特教论文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湖北省特教录像课比赛一等奖,还先后被评为大冶市首届“十大名师”、湖北省骨干教师……

    开追悼会前,同事们希望能找到一些欧平琴生前的照片,打开她的电脑,里面几乎全是别人的照片,最多的就是她的学生。

    在仅有的几张照片里,一件红呢绒上衣曾出现过多次,就如同她的为人,热情似火,这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清晰的影像。

丁星朗 本报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30日 04 版

奥巴马亚洲之行引发美国“自我击败”议论
“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
折翼天使的爱心妈妈
安倍命访华高官转达
恢复战略互惠关系意向
美飞行员宣称
发现疑似MH370残骸
超半数浙江青年认为官员贪腐是
阻碍实现“中国梦”最主要因素
福建石狮:校企合作促纺织服装业转型
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声音创意大赛举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