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除夕夜,举国欢腾。在被誉为“乌蒙铁军”的陆军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营区外,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处处爆竹声。
突然,一阵刺耳的警报在营区内响起,正在观看春晚的官兵如离弦之箭,奔向各自战位。不到一个小时,全团齐装满员集结完毕,朝着100多公里外的某地域挺进,迅速对来犯之“敌”实施痛击。
强军路上,该团又一次交出合格答卷。
“你们胆子真大,敢‘拎着脑袋’搞训练”
今年开训前,该团作训部门拟制的开训方案,呈送到团领导案头时,盾棍术、太极拳等几个表演课目全被“砍掉”。
开训当日,炮兵小场地摆练、单兵连贯演练等多个充满“硝烟味”的课目轮番上阵。官兵感叹:这样的开训像开战!
其实,“挨刀”的何止一个开训方案。去年以来,他们先后“砍”掉电视进班、营区美化等多个方案。
无益于战斗力建设的事接连“挨刀”,有益于战斗力建设的事倍受“青睐”:单兵专业训练场建设、作战指挥中心和网络训练室建设、配发集成战备箱……哪一项不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
这个团把是否有利于打胜仗作为工作筹划的唯一遵循。机关干部体能耐力项目考核,《大纲》规定通用标准为3公里,而团长陈勇却要求机关干部和基层一样考5公里,并且需要背步枪、带4枚手榴弹。
有人以“不按纲施训”为由提出质疑。陈勇团长说:“团一级机关,既是机关又是基层,上了战场你跟不上战士的脚步,怎么到一线指导?”
去年8月,该团正在进行实弹射击,突然天空下起雨来,有人建议暂停射击,因为雨中射击是炮兵的忌讳。由于炮弹出膛瞬间飞行速度非常高,一旦雨点过大,撞击引信,极可能导致炮弹凌空爆炸!
“要是打起仗来,你停不停?”时任政委王波不信这个邪,带领技术骨干对射击条件进行综合检测后,毅然下令:“打!”
更惊险的还在后头!一个炸雷“轰隆”一声正中侧方观察所,打得电台直冒烟,幸好人员无恙。王波政委命令侧方观察所搬到安全地域,换用有线通信,继续组织射击。
事后,有人说:“你们胆子真大,敢‘拎着脑袋’搞训练!”
“炮兵团不简单,啥样的铁进来都能炼成钢”
去年8月,云岭某腹地,该团反坦克导弹连实弹射击准备就绪。射击时间到了,班长下达射击口令,射手按下按钮,导弹却没有动静。
要知道,集团军首长就在现场观战。关键时候掉链子,连长徐兴念急得直跺脚。
火烧眉毛之际,一名士官快速来到故障装备旁,一番“望、闻、问、切”后,发现是击发手柄的电路出现故障。他迅速打开击发手柄外壳,很快排除故障。实弹射击继续进行,一枚枚导弹拖着火焰直扑“敌”装甲目标。
这名士官,是被官兵誉为“导弹神医”的四级军士长段福海。然而鲜有人知的是,精通导弹维修技能的他,入伍前仅有初中文化。
段福海的“鲤鱼跳龙门”,得益于该团有一方培育人才的沃土。团党委认为,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不管武器装备有多么先进,人才始终是打赢战争的第一资源。要抢占未来战争制胜先机,必须先打造好人才这个“定盘星”。
“战场需要什么,学什么;打仗缺少啥,就补啥!”团党委自有一套“育才良策”:官兵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开办“随军夜校”,定期讲授信息化知识;并设立奖学金,鼓励官兵围绕本职岗位能力升级;指导营连开展“军旅人生成长规划”;推开精准训练新模式,将训练内容分解为236个项目,组织官兵专攻精练。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方法“土”是“土”,却着实有效。拉巴顿珠、扎西平措和洛绒吞召3名藏族战士入伍时,只认识不多的汉字。而今,拉巴顿珠被保送入军校,扎西平措成为连队出黑板报的能手,洛绒吞召当上了训练标兵。
团里还组建了女子导弹发射班,8名女兵从零起步,苦练8个月,首次参加实弹射击就打了个“满堂彩”。
得知该团培养人才的“秘诀”后,某兄弟单位领导评价:“炮兵团不简单,啥样的铁进来都能炼成钢!”
在这个团,只要是打仗所需的人才,就有“吃香”的机会。“士官专家”陈林洪,精通多个专业,革新过多件训练器材,攻克两项专业难题,经团党委推荐,他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
原三营指挥连连长李鑫,在军区比武中夺得4枚“金牌”,所带连队连续两年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他后来被越级提升为营长。
“把兵都管成了‘老绵羊’,谁去打胜仗”
去年年底,连长杨亚刚送6名退伍战士到安庆。下了火车,当晚住在地方旅社,战士许阳明外出取钱,专门向杨亚刚请销假。第二天一早起床,他们要去当地民政部门报到,6人整队、报告一样不落,就像在部队一样。
“穿上军装是个兵,脱下军装不改军人本色!军规铁律已经融入了官兵们的血脉!”团政委朱江感慨,团队能有今天的局面其实也走了一点弯路。
该团以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闻名全军。为体现正规化,团里将条令条例进一步细化,制定出相关规定。然而,机关一些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
一天午夜时分,朱江例行查哨,远远听见一个连队特别喧闹,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军务部门在点名。看着睡眼惺忪的战士,朱江政委气不打一处来:“深更半夜还点名,纯属瞎胡闹!”
那名军务参谋有些委屈地说,这是团里规定的“零点夜查”,我也是按章办事。
“夜查干嘛还点名?你让战士们明天哪来精神搞训练?”一连串责问让那个参谋哑口无言。
事后,团党委针对这一问题举一反三,彻底清查并废除了各级制定的13条“土政策”、“土规定”。
“管住人就是成绩?把兵都管成了‘老绵羊’,谁去打胜仗?”党委会上,朱江的话在“一班人”中引起共鸣。
团党委开始把目光从单纯抓生活管理转向完成训练任务上,把日常管理的每项活动都作为军事训练的延伸——由过去以看宿舍检查内务和饭堂卫生为主,转向到训练场看战备秩序;由过去以看登记本和兵器外观保养为主,转向看完好率和出动率;由过去以看条令职责内容的背记为主,转向看掌握手中武器的能力。
为让官兵多些虎气少些娇气,团里专门请来教员,练刺杀操、擒敌拳、格斗术。
去年野外驻训,部队刚到驻训地就遇上倾盆大雨,附近的某训练基地领导邀请官兵住到他们的营房里,时任团长陈忠良婉言谢绝,带领官兵搭帐篷宿营。他说:“温室里开不出雪莲花,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就不像个军人。”
他们还“自找苦吃”。该团各营连炊事班用的都是电磁炉灶,做起饭来方便快捷。但团领导三天两头拉下电闸,来个“全团停电”,逼着炊事班把放在库房里的行军锅搬到营区外,埋锅造饭。
官兵们在“放养”状态下吃尽了苦头,也拣回了应有的本领——一营进行昼夜连贯演练,少带了一天的给养,请求机关送米送肉被拒绝,官兵挖野菜、摸鱼虾,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总结了野外生存经验。
指挥连组织夜间野外宿营,连遭侦察排几次“摸哨”后,演了一出“空城计”,示假隐真、“诱敌深入”,把再次前来“摸哨”的侦察兵当场抓获,反败为胜。
去年6月,该团奉命抽组官兵赴某高寒山地驻训,与空军和外区部队进行陆空联合演习。
“在外单位面前露脸,可不能搞砸了!”有人建议抽组全团各个专业和岗位的尖子参训,以确保在演习中取得好成绩。团党委从借实战平台培养“战斗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主要挑选年轻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有长期留队意愿的战士参加。
最后,参演官兵们斗严寒、抗缺氧,实弹射击首发命中、发发命中,打出了“乌蒙铁军”的风采。
特约记者 银军 通讯员 向辉 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