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当象牙塔里的研究生遇上旧城改造棚户区拆迁

西南交大:成都“北改”第一线的“青春力量”

实习生 袁贻辰 特约通讯员 曹乔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07日   07 版)

    一年前第一次来到曹家巷的时候,站在街道口的仲爽足足愣了好几秒。眼前的街道又窄又黑,空气里全是潮湿腐烂的味道,脚下的路几乎都是烂泥,“一眼甚至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这个来自山东烟台的女孩叹了口气,“真是想不到,在成都的一环附近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经西南交通大学(下文简称“西南交大”)团委选拔推荐,成为驷马桥街道团工委挂职副书记的仲爽望了望眼前一排没刷漆的红砖房,第一次意识到:“这个挂职副书记,是来真的。”

    意料中的端茶送水、上街发传单一件也没让做,来到挂职单位第一天,仲爽和其他挂职的11名西南交大研究生就被带到了成都“北改”项目之一的曹家巷棚户区“参观”:街道、住房、菜市场,十二个研究生把曹家巷走了个遍,就连居民楼外用毛坯墙搭起的公用厕所都没漏。

    回去的路上,十几个人都没了说话的兴致。“心酸!”仲爽胸口闷得慌,她下了决心:“不管多久,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让大学生去搞“北改”拆迁?

    “北改”,即成都市北城改造。通俗地讲,是指对成都北部的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内容涵盖兴建基础设施、进行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等。而仲爽这批挂职街道团工委副书记要做的工作,正是参与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户区自治改造项目。

    曹家巷棚户区居民人数上万,改造项目工作量大时间又紧,急缺人手的成都市驷马桥街道团工委书记黄莉佳盯上了高校团组织。在团区委的牵线搭桥下,很快,十二名西南交大研究生就戴上了小红帽,走进了曹家巷的街道。

    可这么“接地气”的工作要交给象牙塔里的大学生,黄莉佳在最初还是忍不住嘀咕:“大学生来了是好事,可就怕他们眼高手低,让挂职成了走形式。”

    2013年3月9日,是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户区自治改造项目集中签约第一天。住在成都郊区犀浦镇的仲爽起了个大早,5点多就离开宿舍和同学汇合,一个多小时的行程12个人生怕堵车,硬是要去等首班公交。

    来签约的住户很多,老年人占了大多数。在现场,戴上小红帽的12个人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扶一把老人,递一杯热水。星辉东路社区党委书记雷萍当天正和排队的住户拉着家常,眼瞧走过一个端着热茶水的“小红帽”,有人忍不住朝雷萍感叹:“你们从哪里找来的这些娃娃哦?好乖好懂事哟。”

    “确实懂事。他们都是非常自觉地去扶这些婆婆爷爷。太阳那么大也没人偷懒。”时至今日,雷萍说起这批仅有一面之缘的“小红帽”依然记忆犹新。

    黄莉佳则长出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找对人了。”扶一把老人、递杯开水虽是小事,但却是做群众工作最基础的部分。“这批来挂职的大学生够‘接地气’。”

    持续4天的集中签约结束后,黄莉佳放心大胆地把这批大学生“赶”到了曹家巷。此后的大半年,这十二个挂职的团工委副书记再没在明亮干净的办公室里待过一天。

    “要做真正的群众工作”

    又一次站在曹家巷逼仄的街道上,12个人相顾无言。仲爽心里很清楚,上一次持续半天的“参观”远远不够。要想做好曹家巷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必须实地了解住户的情况。”

    说干就干。12名大学生组成的驷马桥“北改”青年志愿服务队团支部排好班,每天下午1点从临时办公室出门,饭点才回去,四五个小时都用来走街串巷。几个月下来,自称是“吃货”的仲爽很是自豪:“一家开包子铺的拆迁户还和我交上了朋友。”

    每个晚上,回到十几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室。一行人的鞋不出意外,全脏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前几天,仲爽每天回学校宿舍了还会刷一刷鞋,到后来,这个习惯也没了。

    但现实还是超出了这群大学生的预想。拆迁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很多时候,因为拆迁利益的关系,住户和街道,甚至是住户之间都时常发生争执。最严重的一次,一家人为了拆迁利益在街道办公室大打出手,摔杯子、扔凳子,从屋里打到了屋外。

    仲爽和一同挂职的禹欣吓得不轻。一口气跑到楼上的两个女孩沉默了,“真是看到了人生百态。”禹欣突然记起,还曾经有兄弟姐妹为分房产闹到街道,撒泼打滚冲着自己就是一顿吼:“我不管,反正你们来给我们解决。”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才过了几周,禹欣就听说有在其他街道挂职的学生选择了退出。也是那个时候,这个20岁出头的四川女孩头一次明白,“群众工作绝不是轻轻松松讲几句道理就能解决的。”

    12个人聚在一起,又聊起了前几天去住户家里走访的情况:楼道里漆黑一片,一到雨天层层漏雨,一楼“像发了水灾”。短暂的沉默后,有人开口:“不能放弃!”

    “越想越觉得我们责任好重大。”仲爽轻声感慨。

    随着签约工作推进,跟随工作人员走访“钉子户”成了仲爽等人的主要工作。旁的好说,其中一户单亲家庭却是让他们“吃尽苦头”。母亲和女儿多年不住曹家巷了,但其的房子长期出租,因为利益原因,母亲迟迟不愿签约。多次沟通无果后,还玩起了失踪。

    怎么办?工作转接到仲爽等人手中时,签约时间所剩无几,一群人商量:“不如找这个女儿说服看看。”

    见到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儿时,仲爽只字未提拆迁的补贴政策,一行人直接去了曹家巷棚户区。公共厕所、公用厨房、正漏水的顶棚、下水道传来的阵阵恶臭……眼前的景象让一旁的女孩半天说不出一个字,仲爽望着她,一字一句地说:“你看看这里,在农村都看不到这样的地方。你说这真的还能住人吗?”

    “她很受触动,当下表示回去要帮我们做工作,劝她母亲。”再回忆这段经历,仲爽说,自己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群众工作了。

    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履历

    离签约结束还有100天的时候,办公室立起了100天倒计时牌。一群人多了个习惯,每天来值班的人总会和倒计时牌合影,看着数字一天天变小,“觉得日子过得好快。”仲爽看了看一旁的禹欣,两个人相视一笑,“过程真的挺有意思的。”

    感叹是有,工作也没忘记。驷马桥街道北改办办公室主任陈卓有了新发现,走在曹家巷的街道的他总能看到被一群住户拉到一起“摆龙门阵”的“小红帽”。聊拆迁、拉家常、甚至是要下水道堵住了,曹家巷的住户有事没事总会说一句:“找‘小红帽’嘛。”

    “他们是大学生,好多住户有什么难处也愿意找他们,也愿意和他们谈拆迁的事情。”陈卓忍不住打趣,“这群娃娃很受欢迎哟。”

    不仅是受到住户欢迎,陈卓也坦言:“他们帮了我们大忙。”每天值班的同学都要帮助北改办统计签约数据,劳务公司也是“跑了一趟又一趟”。晚上八九点还要写工作简报,还要运营新媒体解答住户的提问。“有时候我们工作一多,这些娃娃要留到十一二点,也不得抱怨一句。”陈卓说,“他们真的是把心都装进去了。”

    变化也发生得悄无声息。在西华街道金牛社区挂职的湖南女孩刘思庆,从一口标准普通话变成了透着浓浓“川味”的“四川普通话”。当然,这个曾经历过旧城改造的女孩对“北改”的认识也从最初的“拆了建”变成了“号召社区居民不仅是从户籍上成为城市的‘居民’,更从行动和心理上成为城市的主人”。

    山东小伙张鹏云经历了在驷马桥街道挂职团委副书记这份“接地气”的工作。今年毕业的他选择进入银行工作,“学到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会让我一直受益。”

    而这份来自高校共青团的“青春力量”更让黄莉佳赞叹不已。驷马桥街道当即决定,在之后“北改”其他工程中,还会继续邀请高校学生挂职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参与“北改”。

    “志愿服务必须要融入学生的成长之中。”西南交通大学校团委书记朱剑松表示,之所以让学生参与“北改”,正是看中“参与这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才能检验专业和发挥专业才干,也才能真正和社会接轨”。

    朱剑松书记介绍,按照“我奉献,我快乐,我进步“的理念,西南交大团委自2011年以来,已经先后选派45人次优秀研究生参与成都“北改”,接地气的工作不仅让象牙塔里的研究生实打实接触了社会,更“体会到了快乐,实现了个人成长。”

实习生 袁贻辰 特约通讯员 曹乔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07日 07 版

两亿多元来自反“四风”腾出的政府财力
消费者知情权遭遇“特保”壁垒
无标题
无标题
西南交大:成都“北改”第一线的“青春力量”
成都市首个12355青情家园落户高新区
团情微讯